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一百六十一章 离开前的规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一章 离开前的规划(1 / 2)

临近年关,街头愈发清冷。


汴梁百姓很多都是周围各县的打工人,离东京并不远。


今年在汴梁打工赚钱之后,就买了些过年用的东西,大包小包,或坐船、或走路、或坐驴车,回乡下去了。


犹如后世年底的北上广深,汴梁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空城,街头巷尾也少了几分繁华。


不过越距离年关,皇城东华门一带反倒热闹起来,因为按照每年的惯例,赵祯在新年、上元节以及他过生日这天,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


百姓聚集在东华门附近,朝廷会邀请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进宫赴宴,接着放起爆竹、烟花,整条街道都是来往民众。


皇家还会发放吃食、少数铜钱以及一些生活物资。


特别是今年,由于城内出现了不少冻死的人,开封府挨家挨户上门慰问困难群众,大量收购木炭,送到百姓家中,以解决燃眉之急。


由于景佑三年除了淮南地区前年大旱的后遗症还未恢复以外,大部分地方倒还算风调雨顺,粮食不缺。


今年汴梁的粮食价格也基本维持在一两百文一石,只要在汴梁有份工作,要想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是没什么太大问题。


可缺乏御寒棉衣,就算衣食无忧,还是因为天冷有一些老人小孩冻出病来,很快发烧死去。


在这种情况下,开封府和皇城司都以皇家的名义,赠送炭火御寒。


这就叫与民同庆。


“北宋中期与元朝初期不算太远,满打满算不过两百来年,棉花种植就已经比较普及,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流域,这说明在这个阶段,棉花能够适应中原的气候。”


观稼殿内,还差几日就过年了,官员除了少数值班的,基本上都休沐。


政制院也已经放假。


不过大家也都没有走,只是不像以前那样白天上午上值处理政务,现在众人上午在家中休息,下午过来坐两三个小时听课,晚上回家与家人团聚。


院子里的孩子们也回家了,赵骏已经教了三个月的课,小学的课程基本都已经教完。


赵骏则闲得没事做,该处理的政务已经处理完,便只是吩咐下去,让各州路将今年的情况数据上交到统计司,平时就走访一下民间,或者在宫里讲课。


今天还是讲讲棉花种植以及推广。


现在的阶段就已经不是科普阶段,而是大宋遇到什么问题,然后他帮忙解决的阶段。


比如冬天御寒能力。


他对众人说道:“元代初年,政府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当时主要的纺织衣料。元以后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老朱能全国推广棉花种植,其实也是继承了元朝的制度,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即便目前还不能让棉花四处开花,可有些事情还是要去做,为将来铺路。”


王曾沉声道:“我已经派人将棉花种子送到了广州,让人在当地迅速开展种植,相信很快就有结果。”


“嗯。”


赵骏点点头道:“广东是丘陵地形,无法大面积种植棉花,但是还需要先让棉花在广东生根发芽,再往长江中下游流域慢慢推广,我希望至少在五年之内,棉花要在广州遍地开花。”


“但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今年汴梁冻死的人比往年少了一些,可朕的心里一样很是难受,若是大宋可以像后世一样,无惧寒冷该多好。”


赵祯叹了口气,他为人仁厚,跟赵骏一样,看到那些灾情的劄子,心里同样堵得慌。


“也不尽然。”


赵骏想了想,说道:“我这些天走访民间,深感民间御寒能力差,没有棉衣的时候,百姓只能用木炭取暖。但木炭取暖有很多弊端,比如散热不均匀,持续效果短等,我想到了更好的办法。”


“什么办法?”


“蜂窝煤。”


“蜂窝煤?”


众人互相对视,不知道这又是什么东西。


“蜂窝煤就是用煤炭加上一些其它东西,通过水搅拌之后,再用模具固定晒干成型的产物。”


赵骏解释道:“这东西放在煤炉里燃烧,不仅燃烧得缓慢,且放热均匀,持续效果极长,是后世我们七八九十年代,乃至两千年时代,都经济实惠,家家户户必备的神器。”


“哦?”


赵祯连忙说道:“可以做出来吗?”


“这个得试试。”


赵骏挠挠头道:“说实话,我一开始没想到这个,就是因为这东西在我记忆里都是几岁时候的事了,从上小学开始,就很少见到,具体配方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只是知道这么个东西,要不是最近走访民间,发现百姓冬日少出来做工,只会窝在家中御寒,我也不会想到。”


如果是八零后九零后的人对蜂窝煤肯定不陌生,但赵骏是零零后。


倒不是说零零后就一定见识少。


只是到了新千年,蜂窝煤在南方渐渐被空调、煤气灶,在北方则是被地暖、天然气灶之类的取代,失去了它原本生活做饭和取暖的作用。


赵骏小时候虽然生活在农村,但也基本只有小时候见过蜂窝煤。


到了他成长的阶段,正处于后世中国经济飞速增长阶段,百姓生活富裕,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空调,装得起热水器,少有再用煤炉子。


再加上他从小学开始就被父母接到城里读书,由于成绩不错,读的学校也挺好,初中高中都是市里不错的中学,1218年初中高中时,学校的教室寝室都是空调。


所以在这种成长环境下,知道蜂窝煤的存在,却对它印象不深刻,也不知道这玩意儿到底怎么做出来也很正常。


不过他倒是隐约记得,应该是用煤合水,再加点黏土制作。


因为他在上小学的时候,曾经路过别人家,别人就在那制作蜂窝煤,像是合混凝土一样,最后用模具倒模出煤球,随后放在那晾干而成。


具体配方他不知道,但很多新兴产物其实本身就没什么科技含量,缺乏的只是思路,赵骏只要点出思路,下面总有人能做。


“创造局如今也招揽了不少能工巧匠,还有原来八作司,善于制作器具,这事可以交给他们。”


如今负责创造局事务的王随说道。


“嗯。”


赵骏点点头:“现在咱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民生、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方方面面。虽然今年财政收入不错,且没有出现赤字,但这是因为我抄家了,要想真正改善大宋,还是应该从大方向入手。”


赵祯就说道:“应该怎么做?”


“古往今来,不管是抑制通货膨胀,还是发展经济,刺激大环境增长,无非就是两条。”


赵骏环顾众人说道:“开源以及节流。”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