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二百九十四章 侬智高归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四章 侬智高归顺(1 / 2)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一月二十日,这对于大宋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因为这是每年各个部门进行上报总计的时候。


不管是各个部门内部的计算以及统计部的大数据,都要上交到政制院。


其中财政部上报,去年税收相较于前年增长了7,主要原因是辽国加大了贸易量,且大宋严厉打击海贸偷税漏税的问题。


另外就是新的工商业税每年都在稳步增长,虽然不像原来的商业税那样刮地三尺,但新的商税极大地改善了商业活动,加大了商业贸易,如今的商业繁荣程度比以前高了至少30以上。


而除了财政以外,统计部的大数据增长尤为明显。


人口、农业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军事乃至于文化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农业当中的耕地面积。


根据国家统计部的计算,去年一年的时间,又新增耕地面积达九百八十多万亩,比宋太宗开宝九年,到宋真宗天禧五年的数据翻倍。


赵光义开宝九年,全国统计耕地面积为2.95亿亩。而赵恒天禧五年,耕地面积达到了5.25亿亩。


也就是说,这四十五年的时间,每年耕地增长为511万亩。


然而那是赵匡和赵光义刚刚开国初期,战乱平定之后,大量荒废的耕地重新得到了开垦,这才能够造成大规模增长。


等到赵祯时期,全国耕地面积基本上就已经稳定,其余的耕地最多也就是隐户隐产的问题。


比如天禧五年的时候是5.25亿亩,等到了四十二年后的宋英宗治平三年,耕地面积反而下降到了4.4亿亩,至少有八千万亩田地在这四十年间不知去向。


接着到宋神宗元丰年间,王安石变法清查全国耕地,大量隐户隐产隐田浮出水面,这才发现大宋耕地面积居然有七亿亩。


可见当时隐户隐产的问题有多严重。


而前些年赵骏进行全国普查,清查出来的田地数量大概在6亿亩左右。


当时他用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全国大范围降低农业税,但每一亩田都要纳入到官府的统计当中。


各地县衙都必须将此事当成任务纳入考成法,严格查清楚自己本县到底有多少田产。


隐户隐产以往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但如果没有报备的话,那么官府就有权把没有产权的田地没收,成为地方官田。


一时间大量地主豪强被迫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田地报备出来,造成了当时耕地田亩数量爆发性的增长。


并且在朝廷降低赋税之前,其实还是有很多荒地出现。因为当时税务太重,有不少百姓直接放弃耕地,跑到城里去打工。


所以除了地主豪强们的隐户隐产以外,地方官府也清查除了不少无主荒地,变成官田招募佃户来耕作。


这差不多七千多万亩新出来的田地每年产生的税收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朝廷降低赋税带来的财政亏空,也同时为地方财政带来了不少收益。


但宋初到现在属于高速发展时期,每年能增长五百万亩也很正常,可到了中后期就难了。


如天禧五年5.25亿亩,元丰三年7亿亩,中间相差了足足60年时间,也就是说这60年间,大宋每年增长的耕地不到三百万亩。


现在一年增长到了九百万亩,是天禧五年之前的两倍,天禧五年之后的三倍,每年都有一千万亩左右,让如今全国总耕地面积达到了6.4亿亩,增长速度奇快无比。


之所以这样,首先是因为休养生息政策下,官府鼓励百姓多开荒,多开垦新地。


其次是耕地需要有生产资料,比如水、农具等。


朝廷这些年让地方官府用地方财政多修水渠,纳入政绩,同时建设钢铁厂,大量产出钢铁材质的农具,保证了百姓有足够的生产资料开荒。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梯田、淤田、沙田、架田、湖田等特殊田地就大面积出现于宋代,再加上赵祯找到了土法肥料,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那自然是大大地提升。


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暴涨,粮价那自然暴跌,同时暴跌的还有猪、鸡、鸭、羊等牲畜肉价格。


特别是猪肉,从前些年的27文一斤,跌到了如今15文一斤。


回到宋真宗时期5文钱一斤指日可待。


毕竟宋代的猪往往都吃猪草,但这样肯定长不快也长不大,吃米麦就不一样了,米麦本来就是猪饲料之一,提供的碳水更充足,长得也快。


赵祯还广发圣谕,要求各地官府教授百姓阉猪技术,让猪专心干饭,生长周期和肥胖速度飙升。


粮价低了,喂猪吃米麦的就多了,猪肉自然也多了。


唯一比较坚挺的就是牛肉价格,宋朝是明文禁止杀牛的,牛要拿来耕地,只有老死或者意外死的才能吃,才导致价格居高不下。


基本维持生存的物价低,进城打工的工资高,就显然造成了大宋的整体经济形势在往一个极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说在封建农业社会有发达国家的话,那么如今的大宋,应该是全球唯一的发达国家。


除此之外各个部门的上报工作也同样让人满意。


大宋的基础教育事业已经开展了四年了,虽然还没有第一批成功毕业的学生,但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未来理工科人才也会越来越多。


赵骏不仅一造了数理化的理科体系,同时还打造了一定工业体系。


比如火炮、火枪的制造都有严格规定,火炮长度、材质厚度,火枪定量、射击方式等等,进行了系统化规格。


未来蒸汽机量产后,流水线作业也将同步出现。


而商业增长也喜人,商业改革后,商业繁荣程度日益增长,国内商品经济流通迅速,运河承载量大幅度增加,堵塞的事情屡屡发生。


为此朝廷又广拨银钱,让地方官府对自己境内那段的运河进行疏浚扩展工作,又再一次大大提升了运河的承载量。


严格来说,未来物流首先发展方向肯定是火车。运河这样落后的运输方式,其实不应该再关注。


但赵骏经过分析之后发现,运河至少目前还没有到淘汰的地步。


毕竟想要全国通火车在短时间内肯定难以做到,后世霉帝用了不知道多少华工的血水,才在1860到1910的五十年间修了超过50万公里铁路。


而我们后世2021年的时候,铁路总里程也不过16万公里。


所以赵骏认为,运河至少还有五十年的作用。


等到五十年后,铁路估计才能覆盖全国各地,因而现在继续修建运河,并不算是一件目光短浅的事情。


除了各地发展以外,军事上的爆发性增长尤为关键。


一百二十多万人,淘汰到只剩下六十多万人,将领日常待在军营训练,极大地增强了士兵的战斗力。


另外按照政制院的指示,在去年下半年,jūn_duì 进行整改之后,又挑选了一批精锐之士,约三万人,开始装备火器,已经训练了两个多月,颇具规模。


如此一来,大宋的jūn_duì 情况就很明显。


其中八万火器部队,以一军五千人为例,拥有三个炮兵营,每个炮兵营拥有重型火炮十门,每门炮要配备二十人,小钢炮六十门,每门炮配备五人。


这样全军就有四十八个炮兵营,重型火炮四百八十门,小钢炮接近三千门。同时还有五万六千人的火枪部队,火力相当充足。


唯一的缺点就是火炮实在是太重,需要用大马车拉着,二十个炮组成员分工协作,才能够运作大火炮。


但即便如此,野战的时候,基本上无敌。


一个五千人的火器军一旦排出阵势,由三千五百的火枪队掩护后面火炮阵地,占据有利地形的情况下,阻拦个几万骑兵队伍冲锋还是没任何问题。


而除了这八万火器部队以外,剩下的四十多万人也是精锐的冷兵器队伍,用的武器都是钢制武器,盔甲也重新进行了打造。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