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芬兰岛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岛屿,虽然面积较大(大约是11.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9个马岛或者半个大不列颠,在岛上还有比较著名的因纽特人),但人口相当稀少,常住总人口还不到20万——这还是千辛万苦恢复起来的。
纽芬兰和加拿大一样,在一战时候都是独立的自治领,当初同样派遣了jūn_duì 去欧洲打仗,结果一战中损失了整整四分之一的青壮男子,最后自治地位难以维持而退回去变成英国的直属殖民地,圣约翰斯是该岛的首府和主要港口,同时也是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原本纽芬兰岛没有这么重要,但因为大西洋传统航线被阶段,纽芬兰作为距离大不列颠最近的大型岛屿基地和靠近格陵兰岛和北大西洋航线的重要作用开始体现出来。
在美国的撮合下,纽芬兰岛最后变成英加航线的起点和北美主要物资运送的集散地。根据三者之间的联合备忘录,需要加强纽芬兰的防御力量和运输能力,航空力量显然是由美国提供,本来美方提出陆军也由美军提供,丘吉尔基本都要答应了,但以保守党传统势力为基础的国会却认为这样对纽芬兰的未来很“危险”——经济上、防卫上全部仰仗美国,等战争胜利后纽芬兰岛还能属于大英帝国么?
加拿大对纽芬兰也有领土期望,希望能够把该岛并入本国,一旦美国控制了纽芬兰,等于对加拿大东部沿海形成钳制——现在同盟时期大家你好我好,差点恨不得穿一条裤子,将来怎么办呢?于是提出加拿大自治领提供护航舰队,由英国派陆军,但这样一来美国不干了,最后商量来商量去,约定护航军舰由美、加联合派遣,陆军由加拿大派遣2个师承担防御任务,同时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也派驻部分美军陆航,这才总算是皆大欢喜。
经过这么一番调整之后,虽然英国人还是名义上的纽芬兰政府控制者,同时也兼任海运委员会主席,但大英帝国一切用度都要仰仗美国和加拿大提供,这个头衔除了能大大方方求人之外,基本上啥事也管不了。
从军事角度来说,如果真要将纽芬兰打造成为一个硕大的军事基地,其机场应该是散开分布的,以免在敌军一次突击中尽数毁灭,但由于开辟战略空运航线的急迫再加上纽芬兰岛其他区域还比较原始,70%以上的机场都集中在圣约翰斯周围,另外有30%的机场集中在该岛西面、面向加拿大的科纳布鲁克和约克港一带,两个加拿大生师也是一边配置一个。这种分布是有重大讲究的,西面的基地主要承接加拿大和美国五大湖地区提供的物资,东面的基地主要承接美国东海岸和南美各国提供的物资,所以要分开管理以免混淆。
德国情报机关是知道这个分布情况的,作战计划拟定时,虽然理论应该两个地方都进行突击,但小泽考虑到舰队一共只能出动200余架攻击机,而且已分成了两个进攻波次,如果再将第一攻击波分解开来,力量就削弱得太严重,于是他说服了舰队其他高层,第一攻击波只打圣约翰斯,第二攻击波再进攻西面的科纳布鲁克。
为最大可能地达成瘫痪机场的目的,德军轰炸机投下的大多数是100公斤重的小炸弹和烧夷弹,这样才能保证同样载重前提下获得更多的覆盖范围,但让德国飞行员们始料未及的是,他们才向一个停机区投掷了几十颗炸弹,下面居然发生了连锁爆炸,轰隆隆的声音一片又一片传递开来,机翼残片、引擎零件、机载武器和物资构件被气浪一堆堆地掀上天空。
几架飞得较低的攻击飞机甚至自身都被冲天的火焰和气浪冲击得摇摇晃晃。
“哇……太棒了……太刺激了……这些飞机是加满油的,全都是定时炸弹!”一个投弹手在电台里兴奋地大叫着,得到了一大堆人附和。
他们压根不知道,除了飞机加满油之外,机舱里还满满当当地塞着宝贵的航空燃料——全是供应给不列颠人的,英加航线被封锁,粮食和一般燃油还能凑合,最重要的航空燃料必须依靠美方提供,周日的下午正好陆续完成物资装载,现在全变成了殉爆的炸弹。
连环反应的爆炸还席卷了机库和跑道,再加上德军投下的烧夷弹,点起来是一片又一片的,从天空中望下去,下面就是一片流动的火海,然后这条火龙继续挟裹着其他燃料、物资、弹药发生爆炸并熊熊燃烧,把另外的战斗机、攻击机全部也给引爆了,甚至连机场附近的高射炮阵地都维持不住。
在攻击机肆无忌惮投弹扫射的当口,战斗机也在大开杀戒,为最大限度达成进攻效果,至少有一半战斗机携带了小炸弹,他们匆匆忙忙投下炸弹之后,就开始猛烈压制那些闻讯赶来的美军巡逻飞机和匆匆忙忙起飞的战斗机。
与珍珠港战役不同,纽芬兰岛当时一共有24架战斗机在执行巡逻任务,紧急状态之下还有10多家飞机飞了起来,基本都是p51或p47,可惜,他们的数量太少,又是在慌乱中投入的战斗,不到10分钟的激战,全部被德军护航战斗机击落,德军为此付出了4架bf-219战斗机,3架he-218和1架ju-98的代价,整体交换比例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