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就是那部电影的主人公——兰克。”
“天哪!”辛普森夫人掩口道,“真是你们炸了那个庄园?干掉了密码破译小组,太了不起了!”
斯科尓兹内点点头。
爱德华八世有些尴尬,再怎么说他也是大不列颠人,这件事他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陛下,战争都结束了,您一直为英德和平奔走,无需为这一切感到压抑——那不是您造成的。”斯科尓兹内平静地说,“我个人对英国人没有恶感,大家都是为了国家,只可惜,我们的战斗为国家赢得了利益与荣耀,贵国某些人的战斗,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野心。甚至您这次回国,他们还依然贼心不死要加害与您,以便继续挑起英德两个国家的争端。”
一听他说起这个,黑猫便由衷地点头。
霍夫曼和他说得很清楚:“陛下,我一直都真心实意和大不列颠议和,但大不列颠错失了很多次机会:如果法国战役最后贵国和我实现议和并结盟,我们现在是领导世界的双头——大不列颠负责海上,德意志负责陆地;如果北非战役结束后议和,大不列颠至少能保住印度和大部分殖民地;如果去年议和,你们还有机会保住冰岛,但现在……哎。”
这些话爱德华八世也认真想过,如果当初接受赫斯的和平条件实现英德共治,那欧洲早就太平了,两家甚至还可以把法国殖民地全拿下来,贝当敢叫嚣?——德意志陆军、大不列颠海军会揍得法国人连北都找不着,德国也不会与和日本结盟——哪还有东南亚和印度的事?
现在倒好,法国迅速躺倒认输,不但保住了庞大的非洲殖民地,借机恢复了一点经济,甚至还把大不列颠海峡群岛给吃掉了,英国在欧洲的排行都掉到第四了,连巴基斯坦都指望着德国向日本施压帮英国保住。可这又能怪谁呢?
一周前,英国议会就发出了通电正式邀请他回国继位、主持大局,不过爱德华八世并未急于返回英国,而是先在欧洲大陆进行了一番穿梭外交,因为他发觉现在决定大不列颠前途的并不在于伦敦,而在于欧陆。
他告别了里斯本政权,为这一年多来的招待和保护表示感谢,他去西班牙会见了弗朗哥,为悬而未决的直布罗陀问题进行了沟通;他去了法国会见贝当和达尔朗,为当初“弩炮事件”道歉;他又去了罗马,一方面拜见新上任的意大利首相齐亚诺并达成口头协定,一方面又商议加强今后英、意关系;他甚至还跑去罗马尼亚见了安东尼斯库,为大不列颠引入普里什蒂纳石油牵线搭桥——德国方面已正式传出消息,随着东线战事结束,罗马尼亚油田石油可自由在欧洲进行出售,不必只局限于卖给德国,现在英国缺油,爱德华想尽快把能源供应敲定下来;最后他去了柏林,与霍夫曼进行了密谈,商讨如何在今后的未来欧洲合作中进行政策调整,霍夫曼予以热情接待,并发表了对英展望声明。
k部队就借着机会,慢慢在爱德华八世出现的公开场合亮相,熟悉他的脾气和生活作风并尝试了解更多信息,提前亮相一部分人队员可减少将来在英国亮相时的突然感——英国民众通过报纸已提前知道国王身边有一群保镖派到他身边。到爱德华启程赴伦敦而去时,整个k部队已完全融入了团队。
严格说起来,现在英德双方既没有实现和平,连正式《停战协定》也没有签署,但因英国方面正式交出2艘装甲航母作为保证,英德双方事实上已实现了停火。根据英德不成文的默契,这段时间里如果英国本土有人想移居加拿大,一切悉听尊便,如果是运输机,事先进行通报即可;如果是客轮,中途接受一次停船检查即可。现在最忙的是戈培尔的宣传部,利用“欧洲之声”隔空与英美政权对骂。
一边骂丘吉尔政变叛国,一边骂艾德礼政变投降,但有一点事实不容回避:曾号召要率领4500万大不列颠子民抵抗到底的丘吉尔首相现在却抛弃了他口口声声要战斗到底的祖国和人民。
为树立正面形象,同时也为了给新政府正名,艾德礼内阁公布了庞德元帅的死因,指责美国政府利用驻英美军发动政变、扣押议员,试图建立丘吉尔“独裁与走狗”政权,而丘吉尔则反过来攻击艾德礼投降卖国、将皇家海军留下来的主力军舰让给德国。
双方屁股底下都有屎,处于一团混战状态,以至于民众也分不清楚究竟谁对谁错,但有一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在德国夺取冰岛后,大英帝国已被彻底困守在北海了,轴心不用打也能把大不列颠困死,因此没有人叫嚣“抵抗到底、本土决战”之类的疯话。
每天都有大量的中、上层人士离开大不列颠,机票、船票都一票难求,价格高昂,中产阶级变卖全部家产都买不起一张机票或船票。对这些人物的出逃,艾德礼内阁和爱德华八世表示忧心忡忡,但霍夫曼却认为,这波出逃浪潮不是新政权的危机,恰恰是新政府的机会——“反对陛下的人走了,留下肯定都是拥护陛下的人”。
爱德华八世对这个结论感到愕然,但随即又点头称是。最简单的道理,官少了、议员少了,这些位置都需要补充,充实进来的就是新政权的既得利益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