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北朝帝业> 第1277章 河北雄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7章 河北雄族(2 / 2)

抛开这为善乡里的表象不说,内里所体现出来的本质,那可是赵郡李氏牢牢把持着乡里钱粮大权,老爷们如果不发善心,乡人们便要难过活!这一片土地经过几百年的经营,早已经被筑造成一个蛛丝密结的巢穴!


就算韦孝宽不制定一个借追剿余寇的名义来肃清赵郡乡里的计划,赵郡李氏的族人们也早已经行动起来了。原本分散各处的赵郡李氏族人纷纷潜逃归乡,而本就聚居乡里的族人们也都陆续集合起来,当然未必人人都有举族抗衡大势的勇气,聚集起来商讨应对之计也能让人稍微安心一些。


这些李氏族人主要向平棘县的三祖巷、赞皇左车城以及西山李鱼川等地聚集,这其中尤以李鱼川聚集的人众最多,仅仅赵郡李氏族人与他们各自部曲家丁们便有上万人之多!


在这当中也有几个代表人物,像是李元忠之子李宗侃、李希仁之子李公统、李安世的孙子李士谦,这些都属于赵郡李氏东祖房。另有南祖房李稚廉、李騊駼(taotu)叔侄,如今高浟麾下建议北进联合赵郡李氏的李文师,便是李騊駼的兄长。


至于赵郡李氏西祖房,则就乏甚代表人物在场,人势上略有欠缺。西祖房代表人物李徽伯那也曾经是个非常狂浪的人物,早年间甚至还曾参加过六镇叛乱,先后追从杜洛周、葛荣麾下,甚至一度受封为王。


后来其人归顺东魏后被任命为陕州刺史,在与西魏的交战中城破遇害,其子李子雄、李子旦俱流落关中,高仲密前妻李昌仪便是其女。而在之前淮南担任合州刺史的李伯穆,也是李徽伯的兄弟。


总之,赵郡李氏诸房支族人们聚集起来的声势还是非常浩大的,只是当这些族人们聚集起来后该要怎么办,彼此间还是有着一定的分歧。这当中有人态度坚决的反唐,有人则希望能够潜伏乡里、待时而动,有人则还对大唐朝廷心存幻想,认为事情仍有缓和余地。


这其中,希望争取宽大处理的反而是首当其冲遭受不赦之刑的李氏族人,李宪的孙子、李希仁之子李公统便持此见:“大家还是不要太过冲动,祖钦、元操等人之前受迫高思好作此行事,确是取死有道。


今大唐皇帝方自开国,正需仰仗武人壮势,所以刑令有苛,我族因此首当其冲,也是无可奈何。但只要诚心悔过,待到时过境迁、天下安定之后,禁锢之令必然也会逐渐放开。如今若因一时意气而躁动生乱,是以一族之力而逆抗大势,殊为不智啊!”


李公统这里苦口婆心的劝告族人们不要冲动,其实他心里也是叫苦不迭,对给家族招惹祸端的李祖钦等人怨恨至极。


不同于其他或是隐居乡里、或从别处逃亡归乡的族人,其实他本来已经出仕,被冀州刺史李倩之征辟入府任职。而且李公统的舅舅便是博陵崔氏崔宣猷,有这样一层关系,李公统其实是比较期待加入大唐的。


可是好死不死因堂兄弟李祖钦、李孝贞等人作死,使得大唐朝廷施以不赦之刑,李倩之也不敢再将李公统收留府中,只能将之礼送出境。而李公统归乡之后也并不打算搞事,但是因为他是李宪嫡系孙子,不赦之刑首当其冲之人,便被族人们拉来这里开大会。


李公统这里话音刚落,当即便有另一名中年人拍案怒喝道:“何等愚人,竟还奢望唐主会网开一面!今之刑令,本就是为羞辱吾族,今禁锢之令虽止于尔户,但若不敢抗争,日后必定合族俱刑!


那李伯山早年便悖亲弃族奔赴关西,而后同流镇奴附势而壮,更后甚至欺凌恩主、独霸权柄。其人甚至连至善沙门尚且不容,如此不忠不义、灭情寡恩之人,而今欲加害我族,若不抗争,族灭有期!”


这名神态愤慨的中年人便是李安世的孙子李士谦,其人倒是并非不赦之刑的范畴之内,但他对此也不怎么在意,因为他向来淡泊名利,一直隐居乡中,而且笃信佛法。


如今他之所以如此坚定的支持反抗大唐,一方面固然是激怒于唐皇对李氏一族的打击羞辱,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唐皇打压沙门的做派深恶痛绝。宗族利益与宗教信仰的矛盾累加起来,让他成为了眼下李氏一族中最坚定的反唐斗士。


因为李士谦久居乡里,而且本身家境豪富,对乡里贫困族人多有救济,故而其在乡里威望还要超过了那些在外游宦的族人,当其如此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之后,在场许多李氏族人也都纷纷点头附和。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