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北宋振兴攻略>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太宗皇帝啊,你挖的坑太大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太宗皇帝啊,你挖的坑太大了!(1 / 2)

说起为何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没有田的问题,得先从宋太宗赵光义第二次北伐失败说起。


李刚想到这个就很头疼。


宋太宗是大宋现在大宋皇帝的高祖父,按理说,极为讲究祖宗之法的大宋,宋太宗的各种政策是不能违背的。


但是在李纲看来,宋太宗的河北防务实在是太过于儿戏了。


太宗皇帝在处理与辽国的关系中,先由“备边通好”转向“图制契丹”,再由“图制契丹”转向“联夷攻辽”,最终由“联夷攻辽”转向“修德以怀远”。


修德以怀远的口号一出,整个大宋彻底失去了图谋燕云的信心。


连皇帝都失去了斗志,指望手下的人拼死干活?


汉高祖刘邦的白登山之围,耻辱吗?那是非常的耻辱,嫁了宗室女公主给匈奴不说,还赠送了大量的棉絮、丝绸、粮食和酒,作为安抚匈奴的筹码。


可是汉武帝给祖宗报了仇,六十年励精图治,每年的省亲队伍,都要努力侦查敌情,绘制地图,了解匈奴人的习性,而后更是名将不断的出现,匈奴差点被汉武帝灭了族。


而后汉宣帝一锤定音让匈奴的名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李世民被颉利堵在都城门口的时候,耻辱吗?是非常的耻辱。但是李世民直接把突厥给灭了。也让突厥的名号,消失了。


宋太宗的双股中箭,耻辱吗?大败而归,那是相当的耻辱。


然后宋太宗决定把整个河北东西两路,挖成了池塘和沼泽,意图阻拦金人骑兵的策马奔驰。


将从中御、消极防御、议和苟安的祖宗之法,直到现在河北两路的耕地,谁都不清楚到底有多少。


池塘、沼田、洼地、洋淀为主的防御体系,经过了事实的验证,如同儿戏一般。


毕竟冬天一到,就结冰了……还怎么阻拦金人的骑兵南下?


太祖皇帝赵匡胤时候,给了北地将领相当大的自主权,其族在京师者,抚之甚厚,每次召见都会对坐而食,厚为饮食,然后赠送钱帛,令其返回驻地。


宋太祖赵匡胤还曾言“边臣富贵,能养死士,以为间谍,洞知敌情,及其入侵,设伏掩击,多致克捷,二十年无北之患。”


到了宋太宗的时候,以坚壁清野战略思想,各自保护城池,不得出城作战,迫于情况,只许依凭城池防守,不许主动出击。


这种不允许出城作战的战略指导思想,直接导致了河北东西两路,只有城池可以防守。


但是城外的百姓,无处躲藏,城内大兵不至,只能任辽人掳掠。


百姓想活在河北东西两路,简直难上加难,有兵灾,还有人祸,还没地种。


逐渐外逃的河北东西两路的百姓,直接让河北变成了赤地。


不仅如此,这种不允许出城而战的消极防御心态,直接导致了辽人采用绕开坚城而过、置之不理、长驱直入的战略,肆意掳掠宋人腹地。


王冲当初领着二十万兵马,看着真宗皇帝和辽圣宗皇帝打的热火朝天,按兵不动,是有法理依据的,那就是来自宋太宗的战略指导思想——不得随意出城迎战。


这种指导思想,让河北两路,变成了没有人烟,没有耕地只有洋淀的赤地。


李纲上的奏章,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填平河北东西两路的水洼,第一年养地,第二年在进行均田。


可是李纲知道,这太难了。


大宋一百三十多年,都在河北挖坑,最后坑掉的只有大宋自己而已。


这个坑怎么填补?是李纲的心头大患,可是他毫无头绪,当初工赈监修黄河堤坝,修到大名府的时候,就停下了,转移向河东路。


并不是粮食或者银钱出了问题,而是再往下修毫无必要。


这个坑啊。李纲挠头。


程褚也是挠头,大宋察子很能干,这毫无疑问。


可是想知道河北东西两路有多少田,能容纳多少人,这无疑是在为难皇城司。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