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其它综合>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明临时军团(还债3/10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明临时军团(还债3/100)(1 / 2)

蛮子中的代表性人物建奴奴酋黄台吉最近终于让自己松了口气。


辽东的破天气嘛,一直那德性,一到冬天就能冻死狗,不太能适应辽东环境的那些大明杀才终于消停了。


这意味着大金国终于能喘口气了,不至于被折磨的欲生欲死。


整个天聪六年,大金国连自己的满族族人带着汉人泥堪,一共损失了差不多接近两万之数——不算上战死的士卒。


再这么干下去,大金国还能剩下多少人?没有了人,自己还玩个屁?


沈阳城中的杨七七等人同样十分开心——随着建奴将势力向各地的城池里面收缩,人口就变得集中了起来。


人口一集中,这福寿膏的销量就又一次迎来了小高峰。


一切都很美好。


崇祯皇帝不这么觉得。


虽然说杨七七他们卖福寿膏的钱通过各种途径到了自己的内帑,连卖盐的钱也是,可是崇祯皇帝仍然觉得不够用的。


原因很简单,崇祯六年的商税还没收上来春税,这就意味着国库的银子得先从内帑借。


崇祯皇帝很想说一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可是没鸟用,整个大明都是自己家的地,这天下间就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地主了,有没有余粮的,这大明的百姓自己也得管着。


然后内帑的借就借给了国库三千万两,再支给皇家学院那边一千万两之后,崇祯皇帝发现自己手里居然就只剩下了一千万两多那么一点儿的银子。


幸好自己不要脸,在朱聿键他们卖袋鼠肉的买卖里横插了一杠子,这钱又在慢慢的多了起来。


然后崇祯皇帝在随后的崇祯六年二月里发现自己先往山海关修铁路的决定是辣么的明智,辣么的有先见之明。


大明的崇祯六年正月是一个很让人蛋疼的月份,先是济南舜庙大火,然后镇江地龙翻身,地裂数丈。


济南嘛,舜他老人家躬耕之地,有庙祭祀是很正常的事儿。


可是不知道是哪儿惹得他老人家不高兴了,一把火把自己的庙给烧了。


可能是舜跟祝融两个人有什么龌龊,所以祝融不高兴,一把火就把舜的庙给烧了?


然后就在大明各处都干旱缺水的时候,山海关永平,这个原本的历史上被阿敏给屠城现在却屁事儿没有的地方,来了一场大雨。


如果说单纯的只是下雨,那也就算了,可是坏就坏在这雨下的有点儿太大了,按照永平方面报上来的消息,那就是“水坏城郭、田舍、人畜亡算。”


不过好在永平毕竟是依着山海关的,而山海关最不缺的就是人和各种各样儿的物资。


没说的,救灾就是了。


然后崇祯皇帝觉得自己真他娘的倒霉,同时也越发的佩服原本历史上的那个倒霉蛋了。


自从自己登基到了现在,没有哪一个没灾没祸的,而且哪一年的也都不小。


现在这才崇祯六年,自己都已经想要发疯砍人了,真不知道历史上原本的那个崇祯皇帝是怎么硬挺了十七年的。


尤其是在各种资源尽握于东林党之手,自己手里的最大底牌厂卫还被自己给亲手废了的情况下,原本的崇祯皇帝还能硬撑过十七年。


不容易啊。


当然,感慨归感慨,想归想,这事儿还是得办,该救的灾得救,该砍的人还得砍。


山海关现在的老大,相当于大明帝国集团山海关办事处主管的孙承宗也很头疼。


眼看着崇祯六年的二月了,没多长时间就到了草长莺飞的好时光了。


然后大明的百姓们,又有很大一部分自带着战马干粮还有去年就买下的刀剑,跑来了山海关这边。


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只要一开春,建奴那边开始耕种,大家伙儿发财收人头的机会就来了。


一个人头,官方价格五两银子,看着不多,可是已经足够一个普通的家庭能撑一年的小日子。


更不要说建奴的人头还远不止五两银子那么简单——还有的是为了军功等等,所以建奴的人头现在已经形成了黑市,价格每天波动都不一样。


对于很多有钱但是没本事或者没胆子自己亲自操刀子砍人的家伙来说,花上个几十两银子买几个人头然后去换军功,简直是太划算了——光是一年省下的税都不知道能买多少建奴的人头了。


军功不能免税,但是有优惠政策,所以现在大明的商人们觉得军功真是个好东西。


可是军功再好,也得有实打实的人头在手里才行。


明着收购建奴人头,那是对于厂卫的挑衅,很容易就会被教做人。


但是暗中收购人头然后再换取军功,基本上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儿,只要干的不是太过分,厂卫也懒得去管。


这么多势力聚集在山海关等着去砍建奴的人头,本身没有自己先闹出来大乱子,没有出现几起当街仇杀的事儿,就已经足够孙承宗骄傲了——这些操刀子砍人的家伙没有谁是把自己的命当回事儿的,更不要说别人的命了。


但是看着山海关每天群魔乱舞的样子,孙承宗说不上火那纯属扯蛋。


毕竟当街仇杀的事儿没有,当街斗殴的事儿可从来没少过,哪天要是没有十个八个被打的鼻青脸肿的家伙满大街的找大夫,这一天都得算是不正常的一天。


在这种情况下,山海关现在做的是跌打损伤还有刀剑伤一类的生意,只要是会上那么一两手治伤的本事,在山海关这个神奇的地方绝对饿不死。


然后孙承宗还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崇祯五年的时候,这事儿是由那十来个狗胆包天的家伙们挑起来的头,后来者多半都是跟风,然后并没有什么组织,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或者以地域抱团。


崇祯六年的时候,一切都他娘的变了,这些混账东西们在回到大明老老实实的过年的这几个月里,根本就没消停过。


虽然说在乡里依然老实的半天憋不出个屁来,区区一个衙役照样能吊打他们,可是在这些混账东西跑来山海关之后,孙承宗就知道这些货哪怕是在大明过年的时候也没有消停过。


崇祯五年,这些混账东西大部分都是十几个或者几十个人一伙,明显就是以乡里为单位,然后再抱成大团。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