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其它综合>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六百二十二章 恶心人和好消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十二章 恶心人和好消息(1 / 2)

摩挲着手中刚刚誊抄出来的第一卷《永乐大典》,或者干脆说是《永乐大典》的索引目录第一册,崇祯皇帝差点儿就热泪盈眶了。


穿越多少年了?从天启七年算起,到崇祯十三年,整整十四年的时间!


十四年的时间啊,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四年?


上个厕所要用绸子来擦屁屁的感觉,你们造吗?连尿个尿都有人给摇龙根的感觉,你们造吗?每天都要合计着去哪个妃子的宫里,你们能理解这种纠结的感觉吗?


朕穿越过来当这个皇帝,朕容易吗?朕快活吗?


是的,朕很快活,朕的快活你们根本想象不到!


朕过的生活,毫不客气的说,后世所谓的这个爸爸那个爸爸的,他们能体验这样儿的生活,但是天天这么过,他们得哭死在厕所!


即便过着穷人毕生之想象都难以想象出来的奢华生活,崇祯皇帝的心里也总感觉缺失了什么东西一样。


尤其是随着自己威望日深,大明的疆土越来越大,海内外敌人越来越少,这种感觉就愈发的重了。


直到手中拿到了《永乐大典》之后,崇祯皇帝才弄明白了这种感觉的来源。


眼前的大明,武功极盛。只是,武功极盛是必然。


中原王朝兴盛的时候,或者说就算是败家了,只要还没到彻底完犊子的时候,就有足够的资本说自己看谁都是战五渣。


然而文治方面不一样,文化的培养和兴盛需要的时间很久,往往需要一代人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培养!


唐诗,宋词,这些都是百年积累才兴盛起来的!


眼下的大明武功极盛,文治方面却是少了很多。


哪怕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一直在努力的复兴百家学说,也一样显得有些不足。


远了不说,《永乐大典》这么一部比大英百科全书不知道牛逼了多少倍的典籍居然没了正本,只剩下残缺不全的副本!


光一部《永乐大典》之中就遗失了多少的好东西?崇祯皇帝自己都数不过来!


每次一想起这永乐大典,崇祯皇帝就觉得自己的心都要碎了——你说这嘉靖皇帝死就死呗,拿《永乐大典》陪葬干什么,多埋点儿金银珠宝啥的多好!


败家玩意!


这回好了,坟都被挖了吧?


不过,朕好歹没有玩什么坟头蹦迪,更没有什么骨灰拌饭,而是给您老人家换了一个更好的风水宝地当坟头,也算对得起你了吧?


为了弥补自己心中的愧疚,崇祯皇帝除了整整斋戒三天以外,还特意跑去嘉靖皇帝的神像前忏悔了一番,并且征求了嘉靖皇帝的意见。


神像上面微笑的嘉靖皇帝对于挖坟的事儿没表示反对,并且一直保持着微笑,让心底发毛的崇祯皇帝跑路之后又命人专门誊抄了一份《永乐大典》,准备抄完后陪入新永陵。


走完一切形式之后,崇祯皇帝就开始合计起了春闱的事情——这次的春闱原本应该在三月举行,可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被压制到了现在。


不过,崇祯十三年的春闱跟以往的春闱,在意义上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这次的春闱可以说是一次试点,或者说是科举改革的开始。


当然,崇祯十三年以前的春闱,崇祯皇帝也没停下自己搞事情的脚步,应举的士子们都有足够多的惨痛记忆。


从崇祯元年时崇祯皇帝照抄了楚国公云烨同志的那个鱼和熊掌的问题之后,每次的科举和恩科都会搞出些事情来。


到了崇祯十三年,大明朝参加科举的士子们都已经学精了,尤其是那些名落孙山之后又再参加的,基本上都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现在整个京城的考生都在忐忑不安的等着,等着看今年的春闱,崇祯皇帝会再折腾出什么新的妖蛾子出来。


事实上,崇祯皇帝也没有辜负这些考生们的期望,在殿试的当天就抛出了一个大问题。


问题不算难,甚至于挺简单,总共就只有两个题目。


第一个仅仅是如何看待移民实边,或者说移民实边到底算不算扰民,因为涉及到了强制迁移百姓的问题。


要求就是让这些新科进士们给出自己的方案,别管是好是坏,是法家还是儒家或者什么其他的法子,总归得给出一个。


第二个问题更简单,为什么大造黄册后,江南会出现那一阵动荡,以后再大造黄册,遇到这样儿的问题该怎么解决,或者怎么防止这种事儿的发生。


不得不承认,这两道题真就是那种坑死人不偿命的。


大殿中的三百名考生,感觉自己的内心都快崩溃了——移民实边是善政还是恶政其实都无所谓,毕竟该迁移的也已经迁移了,剩下的也都是老老实实的等着迁移。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更坑了。


江南的动荡也叫个事儿?都杀的人头滚滚,连个敢跳出来说话的都没有了,下次还来?谁敢跳?


但是,这些都是仅限于理论上的,实际上呢?


移民实边的事儿跟大造黄册的事儿是相辅相承的——大造黄册多出来的人口因为没有足够的土地分配,最后去实边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可是也正因为如此,江南那些忍过了强制迁移富户也忍过了商税的豪商们才会忍无可忍。


有隐户和逃户的存在,可以无限度的摊低生产成本,不管是耕种还是作坊都是如此。


而大造黄册恰恰就解决了隐户和逃户这两个伴随了大明近二百年的老大难问题,使得那些豪商地主们的生产成本无限升高——有大明户籍跟没有大明户籍完全就是两种待遇!


有大明户籍,生死都会有官府过问,没有户籍的只能算是野人,比一头驴的价值高不到哪儿去,根本就没人管。


这些弯弯绕看着很复杂,可是也很简单,毕竟从利弊上面去分析,基本上就差不了多少。


现在呢?


大殿上高坐龙椅的皇帝陛下出了这么两道题,自己该怎么做答?


不老老实实的写出来并且给出解决方案,如何在皇帝陛下那里留下个好印象?以后如何再平步青去?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