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其它综合>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二百六十七章 熏腊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七章 熏腊肉(1 / 2)

第二百六十七章熏腊肉


从神糖到出丁时间很短,只够判断一次,因此眼力和经验非常重要。


只见奶奶喊了一声:“乖孙,可以起锅了。”


两人开始一人拿着一个大水瓢,将熬制好麻糖从锅里舀出来放到旁边的大盆里边。


奶奶又往剩在锅里的一点点糖稀洒上一些姜丝和橘子皮丝,这些等到冷却后要铲起来,叫“糖锅巴”,又一股焦糖的味道,还有点点姜丝的辣味和橘子皮的清凉,不光味道很好不说,还是治疗娃子们咳嗽的良药。


糖锅巴李君阁都不敢多吃,不然家里一群小吃货回来发现没有糖锅巴,会闹的。


盆子里的麻糖成蜡黄色,甜香扑鼻。


现在温度还高,拉糖还要等待一段时间,正好趁热做花生糖,芝麻糖和米花糖


这时候做豆腐的木头框子就派上用场了。几种糖的做法工艺上还有些小区别,比如芝麻糖是薄片,米花糖上要洒蜜渍桂花之类,不过总体来说都是将麻糖拌上主料,豆腐框子里边刷上油,将糖放进去压成方块,然后冷却到一定程度拿出来切成小方块就行。


这几样做好,接下来就该拉糖了。


这是憨包活路,力气大才成,只能李君阁来。


绞起麻糖挂在磨盘上竖立的木棍上,手里拿着一根擀面棒子,向后一用劲,麻糖就被拉长了。


在将麻糖搭回去,再拉,反复几次,很快麻糖就上劲了。


上劲之后就要边拉边绞了,如此反复,蜡黄色的麻糖里边的空气越杂越多,颜色也越变越淡。


等到李君阁将麻糖拉得由黄变白,已经出了一身大汗,头。


非要说的话,必须说成是“转头”,因为舌头在嘴巴里很灵活,叫“转头”也说得过去。


转通赚,赚头那就是好口彩了,祖先们为了避讳真是操碎了心。


关于这个还有一个笑话,说是杀猪匠在肉铺子卖肉,自家小孩过来一看:“哇塞!好大的舌头!”


没说的,扯过来啪啪啪一通揍,临了还要认真教育:“这东西要说成是赚头!赚头!记住了!”


结果娃子第二天又来了,拿眼将案板一扫,舌头已经被人买走了,于是就:“哇塞!今天没有赚头了!”


这就是打死都不冤了。


……


闲话扯回来,再说钻灶烘。


钻灶烘那是灶神爷的事情,传说今天晚上灶神爷要从灶眼里钻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个家庭一年的情况的时候。


不走寻常路,灶神爷就是这么任性!


因此家里面子工作无论如何要做足,晚饭过后就要把灶头清理得干干净净,菜刀案板之类的杂物全得收起来,不能留在灶台上。


接下来将灶边的灶王爷像恭恭敬敬取下来,贴上新的,表示给灶神爷换了身干净衣服,好光鲜亮丽地去天庭。


这个事情让童年的李君阁很纠结。就算神仙能大能小,可是儿歌里唱的“七不隆松,八不隆松,猫儿钻灶烘,拉出来灰不隆松”。就算换了新衣服,这灶神爷到了玉皇大帝跟前还能看?


……


还要在灶台上点上香烛,焚烧钱纸,摆上贡品。


意思就是这趟差旅费家里给报销,要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捡好的事来汇报。


头天制作的麻糖一定要摆上,让灶神爷嘴甜,想说啥不好听的,被糖粘住了嘴也说不出来。


这一大通摆布完,大家才能去睡觉休息。


等到了腊月二十七,就要赶紧熏腊肉香肠了。


四川腊肉的制作,其实并不复杂,也不知道为啥没能传到北方。其实就是猪肉洗净,自然放置一晚滴干水汽,将川盐、花椒、山奈、八角等香料粉一起炒热炒香,然后用刷子沾酒,蘸上香盐在肉的表面刷上一遍。


这是给肉杀菌,避免腌制时存在有害微生物。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