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这一天,在神弓门叛逃,各种消息沸沸扬扬之际,之前被拖延了好一阵子的《武英馆办学可行性报告》,终于得到了政事堂和皇帝的批复。
相对于政事堂那长篇大论的意见,皇帝的批复只有简简单单一个字,可。
而该出钱的户部尚书李长洪却哭穷,最后不情不愿,迟迟疑疑地拨出了首年费用一千贯钱。这也让不少看笑话的官员拍手称快,更有不少人欢欣鼓舞地认为,这标志着李长洪看到越老太爷可能会罢相,于是索性与其翻脸。这下子,在年三十这天,李家说客盈门。
至于对国子监以及下属学堂都有管辖权的礼部老尚书,则是一言不发,仿佛是默许。明眼人全都知道,这所谓的默许,不过是因为皇帝的偏袒而捏着鼻子闭着眼睛忍了下来。
而别的,大家性情相投,爱好武艺,没那么多狗屁倒灶的勾心斗角,最重要的是还能经常参与到各种好玩的事情里,还有小伙伴能不时切磋,这比在家里只能独自闷头练枪快活多了!
而趁着十几个少年正在热火朝天地议论,怎么把这几首诗在五天之内传遍全城,越千秋看到周霁月不动声色撺掇了两个徒弟和两个师弟也去凑热闹讨论,自己却悄无声息退席,他眼珠子一转,就也偷偷闪人跟了过去。
果然,才一出后门,他就看见这位身量颀长的周宗主正背手站在那儿,分明是料定了他会跟出来。他装作没发现她那似笑非笑的眼神,干咳一声道:“我差点忘了,你对这些诗词歌赋之类的不感兴趣。”
“谁说我不感兴趣?怎么,你觉得我当年大字不识一个,现在还是胸无点墨?”
周霁月见越千秋顿时讪讪的,她就伸出了三根手指头:“我不但感兴趣,还大胆猜了猜,这三首诗是谁写的。第一种可能,老太爷招揽到了一位真正才华横溢的高士,打算回头把人放到你的武英馆,一来为那个好容易招揽到的人才打名气,二来也显出老太爷慧眼识英才。”
越千秋笑着耸了耸肩:“我倒很想点头,只可惜,你猜错啦。”
对于自己一上来就失利,周霁月却并不气馁,屈下了一根手指,只留下了两根:“我也觉得,这可能性不大。老太爷要举荐人,直接把这首诗送到皇上面前就行了。至于第二种可能,那就是老太爷不知道今天的事。这诗是你招揽到的人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