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换成别人,也一定会在思考,杀了王冠启于事无补,反而为自己竖立了大敌,这不是最佳的选择,会下意识的选择拉拢,或者与王冠启合作,哪怕是威胁也罢,这些王冠启都不会马上就死。
王冠启心里很清楚自己对于杨国忠的重要性,杨国忠的贪婪和蛮狠也只有亲密之人才能真正的了解,王冠启了解过甄乾,断定甄乾不会知道杨国忠的秉性,哪怕是世间那些传闻,也不足杨国忠的万一。
可是王冠启到死也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自己至诚的这番话打动不了甄乾,为什么甄乾对自己的杀意如此浓烈,为什么甄乾不会惧怕杨国忠,为什么甄乾在将要面对杨国忠的时候表现出如此的淡然,在王冠启死亡的一刻,甄乾的眼神在他的脑海中再次的出现,那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不屑,是一种洒脱的淡然,是一种对自己从心底凝聚的厌恶,在这一刻王冠启知道自己必死无疑!
甄乾身边站着数人,面色各异,这次回来有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一件是甄七十二将要起帆远航美洲,也许这个时代没人知道这次远航的真正意义,也没人知道甄乾为什么会将五峰列岛上一半的财富拿出来自助这次远航……。
这将是一次跨时代的远航!
历史上有人说明代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了非洲的好望角,也有人说有一支舰队一直向东抵达了美洲。
这些在甄乾看来不过是后世给古人粉饰的一种意y,十三四世纪的航海技术的确有可能让明朝的舰队抵达美洲大陆,可是远航的目的却没有,商贾的轻贱,君子不言利的教化,让扬帆远航除了政治意义之外再无其他,也就注定了仅凭一人之力是无法做一些在当时看似没有丝毫意义的事情。
世人都说隋炀帝杨广的暴虐,征发百万民夫修通大运河,这些愚民的言论传播了千年之久,却将真正的丰功伟绩抹杀掩埋,在这样的舆论之下,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在明代并不被人传诵,反而被文人认为是一种劳命伤财,最后胎死腹中,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甄乾做出远航美洲的决定,同样让身边的人无法理解,只不过在甄乾强势之下,这种反对声音很小。
不管是甄乾准备开拓海外的想法,还是深入大漠的做法,在很多人眼里都和疯子无异。
唯一的差别是,甄乾在海外和大漠赚取了丰厚的回报,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这种怀疑和不解才会被压制下来,就连这次远航的甄七十二心里其实也不知道甄乾的目的,只不过将这次远航当作甄乾又一次探险。
对于甄乾的质疑,在甄三十一从琉球返回之后变得有趣起来,对于甄乾的敬畏也达到了顶点,在他们的内心中早已经把甄乾当成了妖孽存在,有着未卜先知的本领,让甄乾披上了神秘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