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吧,我们还有时间,一定能想出办法脱身的。”刘守有最后只能这样自己安慰自己了。
隆庆帝尽管否决了况且的主动请缨,但还是在三日后的朝会上下发了况且的奏疏。
他是想刺激一下文武大臣,想让这些人血管里残存不多的忠诚激发起来,抑或是投石问路,为况且最后真正出兵沿海做铺垫。
皇上的心思,谁也不知道。文武大臣们看到了奏疏后,却都面面相觑,不少人开始交头接耳,窃窃议论起来。
锦衣卫的人无事不出国门,这已经是惯例了,当时所谓国门不是边境线,而是京城的城门,而今况且要带兵前去围剿倭寇海盗,这可是侵了兵部还有五军都督府的职权范围。
一般来说,朝廷如果要派遣大员领兵作战,应该就是前朝胡宗宪那样的规制,挂个兵部尚书的衔,再挂个都御史的衔,正式的官职就是总督。
明朝的制度是以文制武,边关也是重臣执掌权利,比如杨一清就曾经三次担任三边总督,成为一代佳话。
但是锦衣卫出去作战还是前所未有的事,这跟派出一支御林军差不多了,御林军的任务可是紫禁城和京城的安全,别的都不在职权范围内。
不过大家其实也都明白,这是必然的事,皇上钦点况且建立锦衣第六卫,使用内帑练兵,这些都是公开的事,所以况且要带兵去剿灭海盗也是必然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然而这种事的微妙之处就在于以前没有摊到桌面上,所以大家没有反对的理由,现在可是摆明了,如果大臣们再无意见,就是认可皇上这种独断专行的做法了。
张居正和高拱显然没料到这一手,两人彼此都戒备似的看了一眼,都以为是对方搞的鬼。
昨天,两人已经从内廷掌印太监那里知道,皇上否决了况且的请求,还是坚持况且必须练好兵才能出征,今天怎么忽然把奏疏下发给群臣讨论了,要是大家一致同意,再吹捧几句,皇上也只能派况且出兵了,否则没法下这个台阶。
难道皇上一夜间又改主意了?还是想要试探群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