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点点头。
在洛阳的大朝会上呗。不过当时人这么多,董明可没有发现陈琳。
“一别经年,伯照还是风采依旧啊。”陈琳道:“此次某家前来,是奉了大将军的令,想要请伯照去洛阳,任大将军府长史一职。”
董明摇摇头道:“明恐怕要辜负大将军的厚爱了。”
陈琳闻言表情没有变化,仍然带着笑意,继续道:“某家也猜到伯照会如此回答。不如听一听某家的意见如何?”
哦?这是要舌战了吗?
董明眉头一挑,看着陈琳,笑着道:“还请孔章兄明言。”
“伯照才学自不必多说,天下少有。如今为何要偏安于这乡野之地?”陈琳的第一句话,很简单,翻译过来就是,这破地方哪有洛阳那个花花世界好啊。
“乡野之地自有乐趣,再者某家也喜欢这里的清净。”董明表示,老子不想去。
陈琳继续道:“伯照一身才学,岂不是浪费在这方寸之间?何不出山,一展胸中所学,也不枉在这世上,走这么一遭。以伯照的才学,若是出身,定然会青史留名。”
好,不谈条件,咱们谈梦想!陈琳的第二招来了。
董明闻言笑了:“老聃骑牛,孔子讲学。人之一生,又何必执着于功名利禄呢?”
还是那句话,老子不去。
“如今大汉朝国事艰难,天下忧患,正是需要伯照的时候。伯照又怎能坐视不理呢?”
好梦想也没用是吧,那么大义总行了吧?你董伯照总不能不顾大义吧?
“朝廷之上,江湖之中,又有何处不能为国做贡献呢?”董明说着,提高了音量朗声道:“处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也。”
陈琳闻言颇有些气闷的说道:“伯照此言差矣!难道难道这天下就没有什么值得你快乐的吗?”
“有!”董明回道。
“何也?”陈琳追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董明抄了一句,道:“非是某家不愿为国效力,只是还不到时候。孔章兄莫要再劝了。”
陈琳没有回话,满脑子都是董明刚刚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这句话里,陈琳听出了董明的志向。虽然他仍然不明白董明所谓的时机未到是什么原因,他是他已经明白,眼前这位,是个有大抱负之人。
区区一个大将军府的长史,留不住他。
“琳,明白了。”陈琳拜服。
董明笑了笑。人生第一次舌战,胜利。
转过天来,陈琳走了,带着摘抄好的《师说》和董明连夜亲笔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走了。
董明不知道的是,陈琳回到洛阳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找何进复命,而是召集了一大批文人士子,共赏他的《师说》和那一句范仲淹先生的话。
送走了陈琳之后,董明觉得心好累。与陈琳这种文人相处实在是太难了。远不如华佗这样的医生或者黄忠这样的武将,跟他俩在一起,就轻松多了。
但,他的身份,和已经要做的事情已经注定了,他日后跟陈琳这样的文人打交道的时候,多着呢。
董明窝在自己的放心里,奋笔疾书。
他打算仅靠自己的学识正儿八经的写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新学》。书名就是这么直白、直接、直给。就是告诉所有人,这本书就是他董明所有学说的根基所在。
至于内容,其实就是以唯物主义为根本发展而来的一整套的做人、做事、做官、做学问的论述性文章合集。
并且董明给它套上了儒家的外皮,全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节点,疯狂的添加自己的私货。
董明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写完,写完之后要怎么才能让更多的读书人接受自己的学说。但是,干就完事了!
与此同时,远在洛阳的荀璦、戏志才、刘威三人搞了一个大新闻。
三个人在洛阳最繁华的街道上,来了一场舌战群儒。用新学的思想,将其他各家士子说的哑口无言。
但
事情要比舌战群儒要复杂的多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