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三国好老师> 232章 变法(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2章 变法(三)(2 / 2)

口子开了就行,董明知道这种事情,不是一锤子买卖,得慢慢来。


这一部分商议完了之后,已经过了午时,刘宏留了所有人吃饭。


吃完饭之后,又是昏天暗地的争论。不过相较于税法,剩下的内容大家反而反对的并不激烈。大家也只是尽可能的争取利益罢了。对此,董明倒觉得没啥,政治嘛,不就是利益交换吗?


下午才散朝,散朝之后董明也没有离开,被刘宏请到了偏殿。同来的还是有三公、三独坐中的另外两人。


“今日大家也都累了,朕就长话短说了。变法必须推行,而且以尚书令的方略为准。卿等这些日子费些力气。”刘宏说话很直接。


“臣有一言想问尚书令。”这个时候袁绍开口道:“不是某家不相信尚书令。但是有一点某家很是疑惑,按照尚书令大人的税制改革来看国家的税收真的会变多吗?”


“以前世家大族不用交税,现在他们交税了,这无形中就多出来了一批。而且眼下朝廷的财政也不可能只依靠税收。”董明叹了一口气道:“事实上税收才是国家财政的根本,但是眼下大家也都清楚,民生凋敝,百姓能够活下去就不错了,哪来的钱交税?咱们得另想办法。”


“这么说尚书令已经有办法了?”袁绍眉头一挑。


“盐、铁、酒、官营作坊。”董明轻轻吐出四个名词,其实也是提醒袁绍,想发财就要注意了。


“嗯?这些要怎么改动?”袁绍有些不明白。


事实上,其他人也不明白。在场的明白人只有董明和跟他交流了很多次的刘宏。


“到时候诸位就知道了。”董明摇了摇头然后道:“总之财政这一块各位同僚不用担心,某家担保不会出现问题的。”


“既然如此,那某家就没问题了。”袁绍见董明不说,也没有再问。见刘宏不说话,他就知道这件事肯定只有这君臣二人知道。问多了,反而招人烦。


“虽然变法这件事,朝官们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事情已经可以先做了。”董明这个时候开口道:“事实上,尚书台在月初就已经开始动作了。”


刘宏闻言表情没变,很显然这件事他也是知道的。蔡邕也是面无表情的模样,他也是知道的。


其他人都看向了董明。


“都是一些小修小补,用的也是可信的人。”董明解释道:“如今要做的,就是赶快在朝堂上统一思想,让变法的事情赶紧通过。有些条款是可以商量的,不过底线不能丢。待会儿某家一一跟各位同僚交代。”


说着,他又对袁绍说道:“这些日子尚书台需要司隶校尉的援助了。”


“好说好说。”袁绍闻言一笑,他知道,甭管董明找他帮什么,但是这件事做好了就是大功一件。


董明在给他们交代细节和条款的商议底线的时候,洛阳城外。


刘威、戏志才、荀璦三人带着人,正忙着将高尚等人从西池村运来的东西一车一车的往一个大院子里搬运。


“这批种子够用吗?”高尚满头大汗的走到刘威跟前,气喘吁吁的问道。


刘威闻言笑了笑道:“自然是不够用的,不过眼下这些种子全都用在军屯上,倒是足够了。但是明年,你们的担子可就重了。一旦军屯这边产量上来了,接下来肯定要推向全天下的。怎么样,有信心吗?”


高尚闻言咧嘴一笑,道:“这事儿有没有信心都得给老师办成了。”


“这倒是。”刘威笑了笑。


一旁的荀璦这个?时候接口道:“对了,老师说的棉花找到了吗?”


“哪儿能这么快?”高尚闻言摇摇头道:“这件事儿才开始办,一来一回就得耗费不少时间。估摸着明年才能见到种子,等培育好了能够适应大汉朝的土壤气候条件,最早也得两三年才能推广。”


“倒也不急。”戏志才道:“眼下老师的变法,以农业为主。按照老师的话说,先把百姓们喂饱了,才有力气干其他的事情。两三年之后,良种也推广的差不多,只要遇上好年头,百姓们就能腾出手搞手工业了,到时候正好。”


“这一批种出来亩产能达到多少?”刘威问了一句。


“嘿嘿,平均下来的话,亩产能达到三石。最低不会低于两石半,上限是五石一亩。当然要是在咱们手里,亩产可以达到十石。不过这耗费也大。”高尚笑着道。


“可以啊!”


“都是许能的功劳,他现在还在田里呢。现在几乎吃住都在田垄上。用他的话说,啥时候能够全天下所有粮食都亩产十石了,什么时候休息。”高尚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感慨。


戏志才等人听了,也是一阵的佩服。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