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三国好老师> 358章 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58章 荀(1 / 2)

“母亲大人倒是不用担心,沂儿在家里过的还是挺好的。”董明笑着回道:“前些日子她回也回去过一次,应该也跟家里说了才是。”


荀爽摆摆手:“老头子相信你的为人。”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直到整出戏唱完,才停了下来。全都是聊的家长里短,也不知道是不是老人家都爱唠叨,荀爽说起来没完,而且总能找到新的话题。


“戏演完咯。”荀爽笑眯眯的站起来:“该咱们上去演一出戏了。”


董明闻言对荀爽鞠了一躬:“理念之争,还望勿怪。”


荀爽大笑起来,竟然上前拍了拍董明的肩膀:“其实老夫根本就不在乎输赢。”


董明更意外了。


“世人都以为老头子是来给儒家找场子的,其实并不是。”荀爽缓缓开口道:“我老了,时间不多了,只想找个机会将胸中所学都传给后人。至于儒学不说也罢。”


见董明脸上有些茫然,荀爽笑道:“你忘了,老头子姓什么了?”


“荀”董明下意识的说道。


说完就反应过来,这肯定不是问他的,而是给他的提示。问姓氏,自然就是收出身了。荀爽乃是荀子后人


想到这里,董明忽然明白过来了。


在后世,荀子一直都被称之为儒家的代表人物,更是被称为后圣。但是身处如今这个时代,董明才明白,荀子的思想在儒家内部其实就是自成一派的。前文说过,儒家内部派系争斗很厉害,而荀子的思想就经常会成为其他学派攻击的靶子


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知道了。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大佬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是很具体的,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


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等。而孟子则以“性善”为根据,认为只要不断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即可恢复人的“良知”、“良能”,即可实现“仁政”理想。


而荀子呢?相较于这两位,荀子更加的现实。在礼仪道德这一块,他跟孔孟一样非常的重视。但是与此同时,他也不盲目相信礼仪道德,反而强调“法”的作用。要不然他一个儒家大佬,也不至于培养出法家大佬了。


而在天、天命、天道这一诸子百家都很关注的问题上,荀子又走出了跟孔孟等人不同的路子


商周两代的时候,“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简单地说,在商周两代,天可以理解为有人性的神,有喜怒哀乐、有欲望、有感知力。


到了孔子,它的人格神色彩被淡化,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


孔子之后,其弟子和后学力图使“仁德”、“心性”“天命”得以贯通,这一方面是要使“仁德”、“心性”的追求获得存在论的支撑,另一方面又将“天”、“天命”、“天道”义理化、价值化。


荀子又取道家在“天”、“天道”“天命”上的自然观的成分与孔子对天道的阐述相结合。然而它的理论宗旨却不在于走向自然主义,而在于凸现“天人相分”,然后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建构自己的“人道”学说。


什么叫天人相分呢?


荀子在《天论》中曾经阐述过这个概念:“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啥意思呢?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的科学?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观。


但是,自董仲舒以来,儒家讲究的都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而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这一点更是成了政治正确,而荀家的后人,自然不鸟这一套,继续跟着老祖宗的路子走。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