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池村,董明早年间上课的地方,一座崭新的建筑物耸立在湖边。建筑物靠近湖边的位置,还有一道长廊,深入到湖中心,在长廊的尽头,修建了一个湖心亭。
整个明德书院,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办公区、教学区和学生宿舍。三个区域之间有过道、有操场、有绿化相隔。
并不是多么的美观,基本上都是以实用为主。在设计的时候,董明给李植提供得设计思路,也是按照后世大多数大学的设计来做的。
不过新的明德书院,占地面积颇大,大概征用了西池村周边将近后世标准下的三千亩大小的荒地。整体面积跟董明前世的母校差不多大了。
不过,受限于材料和建筑工艺的原因,整个校区最高的建筑只有五层。这栋五层的建筑物也是明德书院的主教学楼--明德楼。
剩下的建筑物,包括学生宿舍在内,最高的只有三层。所以整个校区,连职工带学生,大概足够三千人舒坦的生活。
明德楼前面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大概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的范围。广场上铺了青石板,正中间是一个水池子,里面养鱼。水池中间还耸立着一个接近三丈高的孔子雕塑。
此时,董明正带着一群来道贺的同僚们在校园里闲逛着。
“伯照,这明德书院,绝对是大汉独一家的。日后此地,定然会为陛下、为朝廷培养出无数英才。”
蔡邕很是激动的对董明说道:“刚才听你说这里能收三千名学生?就算每年能有一成的学生走出来,那也是三百人啊。以伯照你的能力,这三百人,少说也能做个县令。”
董明闻言笑了笑,咋说呢。眼下的书院在学生的去留上跟后世的大学还是区别很大的。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来上学很简单,只要通过入学考试就行了。
入学考试基本就是判断一下你识不识字,会不会基本的算学之类的。基本上只要在家读过两年书,都能通过。
但是想出去就难了。董明的做法还是跟以前在新野一样,首先你得及冠,其次你得通过每年的结业考试。
当然了,如今的明德书院刚收了学生,少说也得三年之后才能有第一次结业考试呢。也就是说,至少三年内,明德书院就是个只进不出的貔貅。
“丞相大人谬赞了。这都是陛下仁慈。”董明笑了笑:“毕竟陛下才是这书院的院长。再一个,书院的大小开支基本上都是陛下内帑出的。”
这倒是真的,本来一开始董明只是打算从财政拨款,但是刘辩变卦了,直接表示从内帑出钱。董明对此倒是非常的欢迎。
“学生来这里的束脩怎么算呢?在洛阳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束脩若是太高了,老夫恐怕很多学生都没法生活了。”蔡邕又问了一句。
“这事儿其实也好解决。”董明笑道:“书院肯定是会收束脩的,也不贵,一年两千钱。不过书院跟钱庄有合作,书院的学子可以去钱庄那里办理助学贷款,最多可以贷款十年。十年之内都是免息的。等他们毕业了之后再挣钱还就是了。”
董明倒是想过免费,不过转念一想又放弃了。说真的,不管是后世还是现在,上不起学交不起学费的学生,相较于国家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为什么国家从来没有说直接给这些人钱呢?反而以奖学金、贫困补助、助学贷款的形式让这些上不起学的学生上学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白给的东西,没有人会珍惜的。
“有解决的办法就行。”蔡邕倒是没纠结这一点,对董明点点头:“老夫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助学贷款,但是呢,老夫还是相信伯照你的。你这样做,自然有你的道理。”
“多谢老大人信任。”董明躬身道。
“老夫老了,身子骨也不太行了。”蔡邕叹了一口气:“不知道还能熬多久,日后这天下,还有陛下就拜托伯照了。”
董明连忙摆摆手:“老大人你这说的什么话?您且活着,朝廷可不能没了您。”
“行了,这里都是自己人。这样的话就不用说了。老夫又不是那花轿子,不用众人抬。”蔡邕对董明摆摆手:“你啊,是个有想法的。但是老头子没能力,不能让你放开手脚的去变法。现在小修小补的,很不舒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