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闻言沉默了,荀爽今年算是六十四岁了在眼下这个时代,能够活到六十多岁已经算是高寿。光看年龄,他比蔡邕还大了十来岁。
“要是他待在颍川养身子的话,估计能撑到来年开春。可惜了,这一趟奔波,又是讲学又是做官的,空耗了元气。”华佗又说了一句。
董明面露苦笑,这事儿谁也怨不得,只能说天命如此。总不能怨刘辩把荀爽给招来吧?这事儿若是荀爽自己不愿意,刘辩求他来都没用。
甚至可以说,荀爽自己也清楚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才会来到洛阳,才会登台讲学不然以他的名望他不想来,谁说也没用。别说刘辩了,就是刘宏的面子都可以不给。
“元化兄勿怪在下只是”董明觉得自己刚才的脸色不太好。
华佗摆摆手道:“老夫都习惯了,再者这也是人之常情。对了,慈明先生怎么说也是秩比两千石,封侯的人了。老夫是不是要向朝廷报丧?”
“这件事在下去办就行了。”董明回道。
不过他心里在想的什么该怎么跟荀沂说这件事正想着呢,荀彧一脸阴沉的进了医院。见了董明,便上前要董明行礼。
董明连忙道:“先进去吧,不用在乎这些俗礼了。”
荀彧点点头,走了进去。
“出去走走吧。”华佗见董明心情不好,便开口说道。
董明点点头,轻轻嗯了一声。
荀爽去世,这件事肯定不是一件小事。恐怕到了明天,整个洛阳城都会议论纷纷。至于官场上,更是会掀起一阵风暴。
除了因为荀爽本身的影响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荀爽去世之后,空出了一个两千石的职位。董明肯定没心思想这些,但是其他人不一样啊。哪怕现在朝廷几乎成了摆设,两千石也是实打实的权力核心了。
尚书台虽然绕开了朝廷,但是尚书台并没有决定权。决定权捏在刘辩手里,小皇帝经常会召集两千石的大臣在勤政殿里待着,随时就政务上的问题进行询问。这些人实际上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大政方针。
别的不说,尚书台经常会有被打回来的政务。有些政务虽然没有被打回来,但也被修改了很多才转交给丞相府。
而丞相府将这些政务分配出去的时候,还是这些两千石大员领头在具体的实施。对他们有礼那肯定是竭尽全力,对他们没啥好处的或者不喜欢的就凑凑活活,只要能说得过去就行。
不然董明也不至于非要尚书台插手实务,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情。
当然,朝堂上的事情,董明现在没有心思去问。董明跟华佗走出去,就在医院的花园里闲逛。
“伯照,有句话老夫本不该说”华佗有些欲言又止。
董明看了看他,道:“元化兄,你我二人相交多年,有什么不能说的?”
“老夫虽然不在朝廷,但也挂着一个医官的名头。对朝廷也算有些了解慈明先生如今身故,恐怕朝堂之上不会安宁一个两千石的位子,变法还是需要的。”华佗一脸认真的说道。
董明闻言沉默了一下,他知道华佗的意思,但是眼下他并不想谈这个问题:“元化兄,这件事在下心里有数。”
“嗯。”华佗看出来董明没有什么谈兴,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与此同时,不用董明操办,荀爽的死讯已经放在了刘辩的案头。
刘辩显然也无法相信,荀爽这么突然的就去世了。他倒是不至于悲痛到哭出来,但是神威人君,该有的样子自然要做出来。
他低着头,将写着荀爽死讯的纸条死得粉碎,抬起头一双眼睛通红,眼泪在里面打转,对一旁的张全道:“快!去医院,朕要去送送慈明先生!”
张全连忙应是,也是一副着急忙慌的模样。
刘辩往外疾走,脑子却高速运转着。
没了荀爽,他用来平衡新学的人就少了一个。本来郑玄一个人也行,但是现在郑玄满脑子都在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根本就没心情跟新学刚正面。
刘辩需要在短时间内再找到能够在学术和思想上能够跟董明跟新学对抗的人。这样的人,只能是当世大儒,儒家领袖。
他脑海中闪过几个人名,思索着其中的可能性
卢植,跟新学一派走的比较近,他的弟子刘备还是新学干将肯定不行;北海管宁,资历差了一点;平原王烈,听说跟管宁一起去了辽东,也不知道能不能请来,而且这位跟管宁一样资历差了一些。
要不虞翻?
刘辩想着的时候,已经出了勤政殿,张全这边已经备好了车马,就等着他呢。
“走,快去医院,朕的慈明先生,怎么就走了!”刘辩可以说是哀嚎出来的这一句话。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