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跟着孙挺参观了五个厂子,大致也都了解了一下。
木料加工厂分为两个部分,超过七成的区域是原料加工区,剩下的则是木工区。木料被运过来的之后,会在原料加工区进行初步的加工,切割成板材之类的半成品。然后被运到木工区,木工区的工人们会将这些木材加工成商品。
“木工区现在主要做家具。”孙挺介绍道:“包括桌椅板凳、柜子、书架之类的家具。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目前这边的负责人正在洛阳那边跑单子,前期基本上都是靠朝廷里的官员来提供订单。”
“思路挺不错的。”董明点点头:“有一点,高中低三档,不光是木料和做工的区别。还有一点,要在外观上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老师的意思是?”孙挺问了一句。
“我刚才也看了成品,几乎样式都差不多,除了材料和手工之外,没其他的差别。当然了,这些是最核心的东西,你做的没有错。但是这样的话,就很难吸引人。你可以考虑在外观上做一些文章。”
“外观上?”孙挺想了想,然后点点头道:“学生会尝试一下的。”
“嗯,去看看下一个地方,是哪里?”
“铁器加工厂。”
移步铁器加工厂,这里有一个高炉,几个工人正围着高炉忙活着,另外有一个打铁的棚子,几个壮汉正在叮叮当当的卖力气。打铁棚子最前面,一个老汉坐在躺椅上,喝着茶,很是有滋有味。
“这位是单老,整个司隶数得着的大匠。”孙挺介绍了一句:“手艺好的没话说,学生也是用尽了法子才将单老请来,让他教授这些工人们打铁的技术。”
“他愿意?”董明问了一句。
这年头,技术就是吃饭的本钱,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不是一句调侃,而是实实在在的现状。每个老师傅手里都有绝活捏着,如果没有合适的传人,宁愿带到地底下。
“单老自然愿意。”孙挺没有说原因,董明也没有具体去问,愿意就行了。
“单老,今天怎么样?”孙挺对单老很是客气。
单老闻言半眯着眼,看了一会儿之后,从摇椅上慢慢的坐起来,然后站到一边,对孙挺和董明两个人恭恭敬敬的行礼。
礼数做到了之后,他又慢慢的躺了下去,有气无力的说道:“还那样。”
“这边主要做农具,铁制农具。当然用的都不是什么好铁,昨晚之后会送到木厂那边,加上木制的把手,方便百姓事使用。也会做一些厨具,都是上好的厨具。咱们这的铁锅和菜刀,老百姓只要仔细点用,传个两三代没有问题。”孙挺很是骄傲:“这都是单老的手艺好。”
说得很热闹,但是董明只关心一件事:“产量如何?”
“估计两三年内就能满足司隶的使用需求。”孙挺不用问就知道董明问的是农具的产量。
这一点师徒二人算是心意相通了。毕竟铁制农具的普及,对农业生产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虽然说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铁犁牛耕了。但是出现和普及是两个概念,直到现在,整个司隶地区还有不少百姓用的是木制甚至骨制的农具。本来有铜制的,但是眼下铜就是钱,不少铜制的农具都被熔了铸钱。
至于其他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铁制农具更是个稀罕物件。一来南方不发达,二来这些年天下不太平,天灾人祸,兵祸连结,生产跟不上消耗。
倒是几个富庶的州府还算不错,至少有几成的百姓拥有铁制的农具。但也没有达到普及的地步。可以直白的说,铁制农具如果可以普及的话,农业生产效率会比现在提高一倍。
这是个大家都关心的事情。
董明听着点点呕吐,然后道:“还得扩大规模,不要担心亏钱,先生产出来,卖不出就租给百姓使用,象征性的收一些租金就行了。亏本了,朝廷会给厂里补贴的。”
“学生记下了。”孙挺点点头。
接下来又看了小商品、防治和成衣三个厂子。董明都给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孙挺都一一记下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孙挺对董明越来越佩服了。之前只觉得董明是一个引领者,没想到在具体的实务上也能有这么多绝妙的想法,每一个都让他大开眼界。
都看完了之后,董明又对孙挺说道:“成衣厂这边多招一些人手。明年的时候,为师会在朝廷上提请给建设兵团换装,到时候会把衣服的设计图纸给你们送来。保底得做十万套。”
孙挺闻言高兴地不得了,一项面瘫的脸上,难得出现了激动地红晕:“真是太谢谢老师了!”
说实话,自从这个产业区做起来之后,孙挺从来没有觉得这么困难过。一开始都没有遇到麻烦,但是到了最后,在产品销售环节他麻爪了。
以前也没干过这样的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