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阳公最近经常过来?”董明走在张全前面,也不回头,就像是跟空气说话一样。
“嗯。”张全轻轻嗯了一声,声音不大,但是董明肯定能够听到。
“来干什么的?”董明直接问道。
张全还是那个音量:“没干什么,就是陪着陛下闲聊,偶尔会帮陛下处理一下政务。”
“就这?”
“就这。”
“那行吧。”
回到了殿内,等到所有人都看完了材料,董明快睡着了。
刘辩更是早就坐不住了,看到所有人都看完了,他马上开口道:“诸位也不用有什么负担,材料也看完了,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这是国家大计,每个人都能发表意见!不管说什么,朕都不追究。”
董明听到这里点点头,漂亮话说的不错,有进步。
刘辩话音一落,就有人开口了。
“老臣以为,这大运河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但有一点,整个工程太过浩大,朝廷能否负担呢?”说话的是袁逢。
董明知道这位不是反驳,是就事论事,因此便温言解释道:“所以计划中把整个工期给拉长了,甚至还能继续拉长。咱们可以用一代人来开凿大运河,工期延长,每年投入的数额就没有那么多,所以朝廷肯定是负担的起的。”
“这一点老夫也看到了。”袁逢对董明拱拱手,道:“不过就算如此,这也意味着,接下来最少二十年的时间里,朝廷会有一部分收入投在了大运河项目。谁能保证这二十年的时间朝廷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呢?若是哪一年钱投下去了,却出了乱子,朝廷没有了粮食钱财去应对该如何?”
这倒是个问题,不过董明怎么可能会被问住呢。
“每年朝廷的财计都是计划好的,肯定会预留应对紧急情况的物资和钱财的,大人不必担忧这个。”董明笑着说道:“况且,只要变法继续下去,未来二十年之内,朝廷不会缺钱的。”
甭管是不是,先自信一波再说。
“既然如此,那老夫没什么问题了。”袁逢对董明点点头。
董明看向其他人。
“在下支持开凿大运河,在这一点上没什么问题。不过某倒是想问一下其他的事情。”刘备站起来说道。
“说吧。”刘辩笑着对刘备点点头。
刘备开口道:“是这样的,尚书令的这份计划书,臣仔细看了一遍。私以为没有任何问题。微臣想问的呢,其实是谁来负责这件事?这种事情,让谁负责都不好吧,毕竟一干就是二十年。不是下官乌鸦嘴,这种工程只能交给老成持重的同僚,可是老成持重的同僚能不能坚持二十年呢?臣觉得应该专门成立一个衙门负责大运河的建造。”
刘备的话,说的董明差点笑了。
意思很简单,这事儿要做二十年,还是个大工程,只能找靠谱的臣子负责,起码得是个两千石,才能统筹全局。可是靠谱的两千石大臣基本上年龄都大了,若是接手了这样的工作,那下半辈子都得折里面。
甚至能不能活到工程结束都不好说。毕竟大运河工程过手的人力、物力、财力实在是高的可怕,最后得到的功绩也是大的可怕。谁都想分一杯羹,若是让某一个人负责,不出三年就得被人用各种方式扒下来。
好一点的告老还乡,差一点的就直接去见先帝了。而且这种争夺一定会影响到大运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还是整一个衙门好,大家都往里面塞人,压力分担,功劳也都分润一些。这样一来大家伙都开心,也不会误了工程。
刘备话音一落,在场的大臣们,都表示同意。大家都不是傻子,非常明白刘备的意思。事实上,如果刘备不提的话,董明也会提出来这一点的。
大家都这么说,刘辩自然不会反对:“卫将军说的有理,既然如此,诸位觉得该如何呢?是新建一个衙门,还是让某一个衙门主管这件事?”
两个选择,新衙门,还是将工程交给现有的某一个衙门。
这还用选?
袁逢毫不犹豫的说道:“以微臣之见,应该单独设立一个衙门,专门负责此事。”
“臣也以为应该如此。”阴循也开口道。
刘辩看向了蔡邕。
蔡邕老神在在的坐在那里,见刘辩看向自己,缓缓开口道:“陛下,若是新设衙门,是常设还是单就为了运河而设?品秩又如何?衙门内部又有多少官员?职责包括什么?还有就是,这新的衙门,归属哪里?还是只向陛下负责就行?”
蔡邕说了这么多,其实就表达了一个意思,这新设的衙门到底是怎么个样,这一点要比建立不建立更重要。
在他看来,若是平白无故新设一个衙门,跟其他衙门的职权有冲突,那建来干什么呢?光武帝可是废了好大的功夫才精简了朝廷机构,让朝廷不至于那么臃肿。他不想凭白多出一个高品秩的衙门。之前多了东南西北四大中郎将的时候,他就觉得难受了,眼下可不想再多了一个新衙门。
若是一千石以下,那倒是有的商量。不过这事儿,交给一个千石主官的衙门,蔡邕自己也不放心,所以他才会问的这么详细。
“诸位觉得呢?”刘辩将蔡邕的问题,抛了出来。
袁绍这个时候开口道:“这事儿其他的不说,这主官的品秩,肯定得是两千石,不然的话压不住人。”
“本初所言甚是。”刘备也觉得最少得是个两千石。
蔡邕皱了皱眉头道:“若是两千石的话,这必然是一个庞大的衙门,咱们有这么多人手去填充吗?”
“这么大的工程,必然是需要极多的人手的。不光如此,还需要朝廷的配合。所以两千石的主官,是最基本的了。”袁逢开口道:“至于这衙门是常设,还是仅仅是为了开凿大运河,还得陛下来定夺。”
刘辩怎么定夺都无所谓,一点这衙门开了,哪怕是限时的,过了几年之后也成了永久衙门了。大臣和皇帝有时候可不是一条心的,多了一个两千石的职位出来,这些做臣子的就不会让他消失掉。
除非是光武这种再造乾坤或者各朝各代开国皇帝,才有这个能力和魄力。
刘辩闻言想了想,道:“就为了开凿大运河设立的衙门,自然不用常设了。等大运河开凿完了,就裁撤吧。”
放出来一个两千石,这里的位置就得多一个。多一个人,他作为皇帝的权力就会少一些。虽然他还不太懂,但是帝王的本能让他拒绝多出来一个永久的两千石衙门。
“臣以为,应该设立一个常设的衙门。”
说话的,是董明。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