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明朝大纨绔> 第三百一十九章 草庐之内论军政,帝国改革端倪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九章 草庐之内论军政,帝国改革端倪现(2 / 2)

要说太祖爷爷当年把自己的子孙们安排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怕饿着了。


以至于现在老朱家一票票的生养,整个大明帝国的江山都被吃垮了近半。


与之相较的是这位太祖爷爷对于官吏们的要求,那叫一个苛刻啊!


恨不得就让他们全都喝西北风的给老朱家干活儿,一个个都用太阳能、风能,还带自主修复得了。


可怜海刚峰好歹是混到正二品都察院右都御史了,一度还得自己种地养活一家老小。


有载老头儿哪怕是吃肉都是个大问题,最惨的是老头儿身后居然只有存银十两。


堂堂正二品大员讲究清廉得一遍操心帝国政务、自身职责,还得一边种地养活一家老小。


哪怕身后都只有十两存银棺材都买不起,可想而知比他级别更低的官吏们领的俸禄如何、生活如何了。


“这事儿小子就不说了,您让竹楼公自己给您说罢!”


弘治皇帝有些莫名其妙的望向了戴义,却见戴义涨红了脸又气又无奈的看着小公爷。


小公爷啊!您不带这样的,我老戴可没得罪您啊!这事儿咱家可咋好跟陛下说啊!


有些人大约会说,不算低啊!从九品有五石粮,算下来一个月打底五两银子怎么能算低。


可大锅啊,要命的是编制有限啊!


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整个县里能领俸禄的实际上就那么几个:县令、县丞、县尉……等等。


可衙役们怎么办?!有时候顶多就一个名额,整个县里多则数十万人、少则十余万。


就这不到十条人怎么管?!于是只能外聘,聘用一大摞的白身。


这些人也被称为之“白役”,不在编制内的、不领俸禄的。


但人家也不跟你白干活儿啊,不给钱人家肯定是不干的。


那咋办?!只能是从县令的俸禄里面支取,然后养活这些人帮着他一起管起来这县里的事物。


一个人的薪水去支应整个县行政机构的运作,这谁能扛得住啊?!


这就相当于让你拿十万的月薪,但得负责全县九成数十上百号行政人员的薪水……


那你也得满心草泥马啊,这支应个屁啊!


更坑爹的是朱家的太祖爷爷给俸禄改了几次,没增不说越改越低……


而且后来朱家的皇帝们也没有对此进行太大的改变,以至于海瑞海刚峰那样的清官儿身后凄楚。


这事儿戴义自然是不好说了,不然便有诟病朱家太祖爷爷之嫌啊!


“本宫知道!本宫知道!!”


啥事儿都好凑个热闹的帝国第一熊孩子自然是在这个时候窜出来了,跟大马猴儿似的蹦达到弘治皇帝面前。


“其实就是太祖爷爷当年定下的俸禄太低了,这事儿本宫跟老唐、老徐他们聊起过……”


若是论起朝堂政务国事的处理,现在的朱厚照肯定没法跟弘治皇帝比。


可若是说很多帝国底层官员的情况、民间的情况,弘治皇帝就没法跟自己的儿子比了。


毕竟这位太子殿下可是跟着张小公爷摸爬滚打上来的,田也是耕作过的、车行也是管理过的。


这次计然之战动用的甚至是数百万两银子、数百万石的粮食,不说绝后但肯定是空前的。


唐伯虎他们也挺喜欢这位太子师弟的,很多事情也不瞒着他。


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况也都给他说了一遍,是以在这些事情上朱厚照了解的比弘治皇帝要清楚的多。


“竟是如此……国朝官员俸禄,竟是如此之低?!”


弘治皇帝听得自己儿子的一番分析不由得目瞪口呆,之前是从来没有人跟他说过这些情况。


他一直都以为国朝官员的俸禄不算低了,但朱厚照这么一算他突然发现:不贪这都没法活了。


“此事朕回去后着三大学士出个章程,毕竟如此下去确实不是办法。”


弘治皇帝沉吟了一会儿,心下有了决断。


“帝国皇家军事学院呢?!此者,你又是何打算?!”


这算是把朝堂人手不足的问题给解决了,弘治皇帝接着关心到的自然是最为重要的军事学院。


张小公爷似乎早就猜到弘治皇帝会这么问了,却见他乜了眼边上正在跟徐经他们几个吃酒的唐伯虎。


很有眼色的唐伯虎赶紧过来,问清楚恩师是要哪份卷宗。


这才匆匆的到草庐去拿,毕竟是招待皇帝所以女眷自然是不在一起吃饭的。


妙安、足利鹤两位小姐姐早早的回到草庐了,唐伯虎很快的将卷宗拿来双手奉给了自家恩师。


“主要是军服、新式铠甲,还有制式的刀枪这些还需打造……”


仪式感!要有仪式感啊!张小公爷在心里补充道,对于军伍而言隆重的仪式感是必不可少的。


需要有极高的荣誉、极强的仪式感,这才能够让大家产生使命感。


荣誉和使命是比之财富更让人有驱动力,尤其是军伍这样的地方。


无论是欧罗巴对于骑士荣誉的培养,抑或是扶桑对于武士观念的培养。


实际上都是出于这种需要,只有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才会让他们愿意不惜生死的为止奋斗。


“陛下欲令效死,就必不惜荣誉、官职乃至爵位。”


将手中的卷宗双手捧给了弘治皇帝,张小公爷的脸色变得肃然。


“《计然策·阴谋》者有云:夫官位、财弊、金赏者,君之所轻也;操锋履刃、艾命投死者,士之所重也……”


“今王易财之所轻,而责士之所重,何其殆哉!”


张小公爷看着弘治皇帝,沉声道:“此策,古今亦然!”


“欲使之效命,必与其名、利、位!”


“我谏陛下于军事学院山后立陵、入学当祭祀之,便是为其立名、使之可随帝国传于万世!”


“再于位,除陛下授予之军职外更有‘天子门生’之号!生前、身后,皆有其名位、俸禄!”


“此三者皆加于身,何有不效死哉?!”


弘治皇帝听得这一番话,脸色亦是肃然的点了点头。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