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4(1 / 2)

东升米铺是一家老字号店,总店在京城内侧盛华门附近,在很多县城都设有分店。


光是京城这里,就有四家分店。


就这样,池非正式成为了城西这间东升米铺的帐房学徒。


他跟其他伙计一样住在米店租下的一幢小四合院内,还幸运地分到了一间单独的小房间。


吃饭则是跟其他伙计一起吃。


由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寡归负责买菜和煮食,煮好后再由她来分菜。


伙食虽然算不上好,菜多肉少,但米饭倒是能够吃饱。


这里的米饭当然不是指上好的白米,那是用来卖的。一般是粟米再掺杂些陈米做出来的饭,但即使是这样也比许多农民的伙食要好很多。


除了吃住外,米店还给每个伙计发了两套上工用的工衣。用细麻布制成,比较耐磨耐穿。


池非也有两套,只是因为年纪太小,没有适合他的,只能另外订做。


果然人靠衣装,换上新衣服后,他整个人立马大变样,再加上成熟有度的举止,不管怎么看都像是出身好人家的孩子,让人印象深刻。


正式上工后,他每天的工作先从记数开始。


即用帐本登记客人买了多少斤白米,多少斤陈米,多少斤粟米,每样花了多少钱,一分一文都要记得清清楚楚,不能有错。


当然,因为他是新手,所以原来负责记数的伙记也要另外记一本,防止他出错。


池非本身记性好,再加上会珠心算,七、八天下来竟然一处错误也没有。而且字迹工整,排列有序,让人看得十分舒服。


“不错,不错,苏真这帐本写得好,字也写得很不错。邓全,你该好好学学才是,你看你那笔狗爬字。”


“是,掌柜。”负责记数的伙记邓全应了一声后,忍不住有些恼怒地瞪了池非一眼。


池非抱拳行礼道:“掌柜过奖了,其实不是我记得好,是全哥教得好。我刚开始记数的时候,也经常记错。还好多得全哥用心教我,这才少走了很多弯路。所以掌柜你应该夸奖的人是全哥才对,而不是小子我。”


刘掌柜深深看了池非一眼,然后微笑道:“原来是这样,邓全,想不到你还挺会教人的,这次做得不错,下次要继续,知道吗?”


“是,掌柜。”邓全这回的脸色果然好了不少。


马屁精!


负责站门口迎客的陈长东在心里面骂了一句,然后用鄙视的眼神盯着池非。


他没想到这个当时让他大失面子的小乞丐竟然真的成了米店的伙记。


虽然只是个学徒,但帐房的工作比他站在门口迎客要轻松得多,这让他更觉得这小乞丐碍眼。


除了记数以外,帐房学徒还要学会如何找零。


很多人以为古代的通用货币单位只有三种:即多少文铜钱换多少两银子,然后多少两银子换多少两金子。


虽然这样说也没错,但在实际流通使用当中,其实还是一个不成文的单位,那就是“钱”。


古代铸银技术不成熟,无法提取百分百的纯银,一些黑心私铸者还会故意掺假,在里面混入锡、铅等普通金属。在当时的条件下,白银的缺斤短两很难判断,也不好携带。


后来,人们想出了一个方法,他们用钢剪把整个银子剪成小碎块儿,以便于和铜钱进行兑换。也就是许多古装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的碎银子。


当然,剪出的碎银子还需要称重,这就要提到古人的另一项发明了,那就是戥(děng)子,戥子是一种精确到厘的精密称重仪器。后来,戥子除了用于称重银子外,还被用来称贵重的药材、香料、颜料等。


而用戥子称重的时候,用得最多的就是“钱”这个单位了。例如一个碎银子重多少钱。


换算方式大概是这样,一两白银可以换一千文铜钱,也就是一贯。


一两等于十钱,也就是说,一钱白银等于一百文铜钱。


有了“钱”这个单位后,用白银进行小额交易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因此成为了惯例。


当一个人拿着十两银子买了商家七两的东西时,账房先生会当着这个人的面,用戥子对这十两银子称重,看看份量是否足够。


确定没有缺斤短两之后,商家再用钢剪把这十两银子剪开。


但人手是很难刚好剪成一块儿七两重,一块儿三两重的。如果三两那块剪成三两多了,则必须再剪,如果剪成不到三两了,就要用商家之前留有的碎银子来填补。


如果商家没有合适份量的碎银子作为填补,那这部分就要按照差额换成等价的铜钱。


必须说明的是,就算有人拿着十两银子买了十两的东西也不能马上离开,商家还是要称重并剪开银子,目的是确认对方没有在银子里面加入锡、铅等东西滥竽充数。


还有,别以为帐房是个纯文职,其实做帐房也是需要一定力气的,尤其是当学徒阶段。


因为用来剪银子的钢剪,这个工具夹口很小,夹臂很长,用这个来剪银子是需要很大的力气的。


一般一锭完整的银子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一人固定,一人剪。有时候剪银子的人甚至要用整个身体作为压力才能成功剪开银子。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