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明军也不好过,在辽沈一线,大明有兵十八万,但这个能战之兵,实在不多,除了武骧卫有野战能力,其它的部队,守城还可以,还能勉强一战,但与建奴野战,那是送人头,这个袁应泰率领的三万兵,己是精兵,但是在建奴大军的攻击下,摧枯拉朽般惨败,如果不是主力大军惨败,这个黄台吉的部队,会吃掉这一路明军。
但是这个武骧卫的问题也多,他们损折过半,无力再战,也没有能力扩大战果。
他们强悍的战斗力,是来自严格训练和严厉军纪,更大的加持是鲁密铳、红衣大炮、板甲的出现。
这个武骧卫的个人武力值,比这个其它各卫差不多,但是他们却爆发出极其强大的惊人的战斗力。
明军最大的问题是政治腐败,贪污横行,这个克扣军响和粮草是最正常不过的事,这导致了军纪松弛,这个明军一旦认真起来,严肃军纪,激起血性,这个再逊再菜也是能杀人的,如虎皮驿的血战,袁应泰大军的最后抵抗。
所以明军中的有识之士,米柱、熊廷弼、戚金等己意识到,明军己到不改革就死亡的地步。
这军事改革,涉及的东西很多,可以说武骧卫是小试点,这个东北战区就是中试点,没有武骧卫的成功,是打动说服不了辽阳都司的。
东北战区的成功,才可能说服朝廷和皇帝,进行全国性的军事改革,米柱奋然,此事若成,可为大明续命二百年,吾当是国家舵手矣。
辽东地区不设府、州、县,以辽东都指挥使司为首脑机关,下设卫、所,以军事防御为主,兼理民政。正统后,军事日繁,朝廷单设总兵官主军事,都司、卫、所则主要管理民政事务,都司、卫、所奠定了今天辽镇的城市格局。
辽东,是对辽东镇或辽东都司的简称,不同于秦汉时期辽东郡,也不是泛指的辽河以东,实为辽左地区。
辽东镇总兵驻广宁,管辖的长城东起辽东附近的鸭绿江边西南至山海关,全长970余公里,全镇官兵九万九千八百七十五名。辽东“三面濒夷,一面阻海,特山海关一线之路可以内通,亦形胜之区也。”与甘肃一样,辽东亦孤悬东北,环列诸夷,从右侧牵制着蒙古的左翼,为明朝北部边防之左腋。
由于地处由于地处偏远,大明较迟攻占此地,太祖洪武四年,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归降,仅置辽东卫,当年刘益即被部下所杀,太祖朱元璋鉴于此兵变,认为辽东新附,人心未安,非大为之防,无以保固疆土,并考虑到以元臣纳哈出等拥众未附,与北元汗廷遥相呼应,便设定辽都卫,令其总辖辽东各卫,赋予其更大的权力。
设置都卫始于此,可见辽东地位之特殊,亦可见辽东从开始,便相对其他地区,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力,以应对辽东复杂的形式和来自纳哈出的威胁,从而镇戍特点更为明显,近于大将镇守制度和其后的总兵镇戍制度。由于辽东独当一面,地理特殊,故太祖十分重视此地。待西部逐渐攻占之后,太祖开始加强辽东的经营。
被推翻的元朝统治集团残余势力仍在西北、东北进行顽强反抗,图谋恢复,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大明开始在东北地区屯兵筑城。正统七年及成化五年,先后建立了边堡,修筑了长城,建立了由山海关至辽东都指挥使司的驿站。继而建立了屯田、冶铁及煮盐等制度,以供军需;并委派总兵守辽东镇,使广大辽东地区形成一个完整的陆海防御体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