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明末之伟大舵手> 第353章名臣之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3章名臣之路(2 / 2)

夏原吉,湖南湘阴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幸亏他的老丈人郑菊隐招他入赘做女婿,他才得以“力学养母”。此人一生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为官清廉,虽然从29岁起就在户部任职,跟钱粮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却从不沾半点便宜。


朱棣在驾崩之前一年,发动了他一生当中的第五次北征。是人都知道,打仗打的就是钱粮。由于接连办了几件大事,当时的国库有点空虚了。而夏原吉又不愿意把压力转嫁给百姓,便苦苦谏阻,可是,这却让朱棣非常生气,朱棣龙颜大怒,一气之下把夏原吉下了诏狱,还派锦衣卫去抄了他的家。


这抄家却抄出了一个情况,堂堂的户部尚书,家里只有布衣、瓦罐,压根就找不出一件像样的东西,甚至发现户部尚书家里边连个佣人都没有,这就是夏原吉执掌户部近30年,而不倒的原因。


一个人一时不贪很容易,可是要一生都清廉却很难。但是夏原吉却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当然,要想做到历五朝而不倒,仅仅是为官清廉,那还不够。要知道,有明君才能有能臣,如果君不明,不能够识别人才,那人才就不会发光,都会被压制,而且还要有能力,能为皇帝解决财政田赋问题,让皇帝干什么都没有后顾之忧,这才是长盛不衰的理由。


孙承宗事事以夏原吉自比,自从他掌管户部之后,大明财政确是前所未有的好,好像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但是这一切,又好像与他这个户部尚书没有什么关系,他一直萧规曹随,比之前任,他没有多做什么,只是少拿少伸手。


但是要作为一代名臣,又岂是少拿少贪就可以做到的?财政改善,主要增长点是,米柱几次抄家行动,又有米利坚商行的强势崛起,他这户部尚书任上所为,除了让户部贪墨乱伸手风气得到改善之外,做的真心不多,这让立志有一番作为的孙承宗十分郁闷。


今日米柱上门,公然威胁,他居然是无能为力,这让他十分无奈,地方商业日盛,税收却是日减,地方豪强富者愈富,地方贫者愈贫,有不少沦为人奴仆者,此乃历朝历代亡国之兆呀!


孙承宗癯然而惊,正是下值之时,他却夜不归宿,在值房之中掌灯,愤笔疾书,写下历代皇帝最痛恨的--万言书。


皇帝为什么讨厌万言书,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可是狠狠修理了一顿好“虚词失实、巧文乱真”的侍部侍郎茹太素。


在朱元璋主政的洪武八年前后,全国各地接连发生了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民间传说太白星已在白天出现在空中。朱元璋认为这是玉皇大帝对他的警告,便特意下了一道诏令,让朝臣和百姓上书议论朝廷政策的得失,以便改正。


刑部侍郎茹太素为人耿直,他闻讯便不顾忌讳,专门写了含有五点建议的奏章。按说,遵照皇帝的要求上书提建议,并无过错。只是这货竟然就此写了一万七千多字。这天早朝,茹太素毕恭毕敬把奏折呈了上去,朱元璋接到手中一看,又是厚厚一本。就直皱眉头,心里很不高兴,老大的不爽。


因为他多次提出奏事应开门见山,反对咬文嚼字。朱元璋虽然懒得看茹太素的奏章,但已经呈上来了又不好不看,就随手递给中书郎王敏让他念来听。中书郎念到一万六千多字,朱元璋还没听出个头绪来,忍不住怒斥道:“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于是朱元璋喝令殿前校尉把茹太素拖下殿去,先痛打二十大板。


就在狠揍茹太素之后,朱元璋命令制定了行政文书规范,“颁示中外,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现存朱元璋的许多重要指示,干脆就是口语,乡下老太太都能听得懂记得住,这在历代皇帝中极少见。制度加榜样,不着边际、不负责任的议事方式逐渐改变,使得明一代公文比较简练有骨,行政效率较高。


这后来还有一段故事,朱元璋修理了这货一顿之后,这才想起,毕竞是自己叫人家写的,人家巴巴写了这么多字,结果是屁股遭了罪,朱元璋便宴请了这货,席间说道:“金杯同你饮,白刃不想饶。”


这意思是说:今天我跟你一起饮酒,但是我手里掌着生杀大权,你如果有什么过错,我是不会饶恕你的!


谁知这货,在接过金杯、鞠躬致谢以后,立刻按着朱元璋的诗韵吟了两句诗:“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


朱元璋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又不便发作。这两句诗也确实是够尖刻的,意思是说:我以一片忠心报效国家,但是对皇上并不惧怕。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