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明末之伟大舵手> 第452章察哈尔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2章察哈尔部(1 / 2)

这里是他的大蒙古帝国王都,还处在察哈尔部八大鄂托克,浩齐特、奈曼、克什克腾、乌珠穆沁、苏尼特、敖汉、阿喇克卓特和主锡惕的保护之下,各自为政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也被他差不多驯服。


漠北的外喀尔喀不承认他蒙古大汗为共主,漠西卫拉特仍然与蒙古帝国为敌,但他们在林丹汗的多次收拾之下,这是节节败退。


他林丹汗除了在建奴那里吃了一点亏,对付其它的人,那是保持全胜纪录,现在在帝国中央,响起了喊杀声,这是怎么回事?


林丹汗现在以四十万蒙古国之主巴图鲁成吉思汗自居,蔑称奴儿哈赤为水滨三万女真之主。


林丹汗立身的根本就是察哈尔部落。


关于察哈尔的语义,源于古突厥语,主要大致有三种意思:孩子、身边人和侍卫,其实,三种意思殊途同归,那就是亲信之人。


元朝《蒙古秘史》记录了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之后,下旨:“朕以身边出力的一万名战士,做朕的大中军!轮番护卫朕!”


从此,这些成吉思汗身边的孩子们、侍卫们,组成了万人中军“怯薛军”,包括一千名宿卫,一千名弓箭手,八千名散班,是蒙古最精锐的骑手、战士和勇士,是草原上最矫健的雄鹰。他们及其家属对大汗忠心耿耿,鞍前马后,不离左右,除了宿卫大汗之外,还承担着留守草原祭天等职能。


这个群体逐渐有了一个察哈尔的称呼。《蒙古黄金史》赞誉察哈尔:“为利剑之锋刃,为铠甲之侧面,乃察哈尔万户也。”在蒙文《成吉思汗箴言》中,曾将察哈尔赞喻为大汗的护身宝剑和盔甲。


历史证明察哈尔不愧这个称呼。


元朝至正二十八年,洪武二年的夏天,明军进攻大都,元朝皇帝妥懽帖睦尔几乎没有抵抗,仅带家眷和亲军逃往草原,继续坚持元朝旗号,史称北元,太祖朱元璋以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称其为元顺帝,蒙古人则尊其为乌哈笃汗。


陪伴这位明智的大汗回到草原的,还有察哈尔。


当时,元朝皇室回到蒙古草原,势必侵占草原上旧贵族的牧场和土地,引发若明若暗的矛盾,元顺帝及其子孙依靠忠诚的察哈尔,才能在众叛亲离、风雨飘摇的环境里,在故土上站稳了脚跟。


二十年之后,元顺帝的孙子乌萨哈尔汗担任北元皇帝的时候,汗帐设在了贝加尔湖一带,在一个风沙弥天的秋天,被明将蓝玉率十五万大军袭击,北元皇帝被部下杀死,其后妃公主百余人、三千官员、七万人口、十五万马匹牛羊,以及元朝皇帝大量的印章、图书、兵器、车辆,都被明军俘获。


这次惨败导致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黄金家族彻底丧失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独立,即位的北元皇帝多数沦为权臣军阀的傀儡。


与此同时,起源于叶尼塞河上游的卫拉特蒙古强大起来,这支蒙古人与成吉思汗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当年的归顺者之一。


其首领也先名为北元太师,却成为蒙古草原真正的汗,特别是在土木堡之变中消灭数十万明朝精锐,俘获明英宗,更是威震整个草原,其势力范围东起大兴安岭,西至葱岭,北接贝加尔湖,南抵大漠。


从此,黄金家族更是龟缩于一隅之地,仰人鼻息、苟延残喘,陪伴他们的,只剩下少数忠诚的察哈尔蒙古部落,这证明当年的成吉思汗是如何的深谋远虑,英明神武。


不过他们也保留下了壮大的火种,蒙古帝国再次在巴图猛克手中复兴,巴图猛克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永远结实,明朝则是叫他小王子。


成化十五年,满都鲁汗去世,没有子嗣,黄金家族里只剩下他的曾侄孙——7岁的巴图蒙克,是一个可怜的孤儿,寄养在贫寒的牧民家中。


为维护黄金家族的汗统,满都鲁汗的皇后满都海毅然嫁给了巴图蒙克,扶持他继承汗位,称大元大可汗。


小王子以忠诚的察哈尔万户为基础,不断团结吸纳周边的蒙古部落,最终在遥远的乌布萨湖一带战胜了瓦剌,重新树立了大汗的威信。亲政之后,废除了元朝遗留下来的太师、平章等官制,恢复了成吉思汗时代的济农、诺颜制度,继而征服鄂尔多斯、土默特等部,控制了喀尔喀部、兀良哈部、科尔沁部以及朵颜三卫,结束了割据局面,统一了蒙古本部。


小王子自己与长子驻牧在察哈尔万户。


察哈尔再次成为真正的大汗中军!他们追随小王子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战争,再次让黄金家族成为草原真正的王者,随即兵锋南下,直指长城。


不过他们这一次并没有攻下大明,而是败于边境一带,蒙古帝国再次式微,领土和控制的人口不断减少,直至林丹汗再次凭察哈尔部崛起。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