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明末之伟大舵手> 第623章安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3章安排(2 / 2)

事实上早在当日招安李旦,便己开始这一计划,他们向多处船厂,大量制造远洋的福船来战舰。


大明最大的造船厂,当属南京的龙江船厂和宝船厂。


大明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经过隋、唐以来七百多年的积累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明初造船工场遍布全国滨江沿海各地,尤其以江苏、福建、湖广、浙江等地最为发达。郑和七下西洋,带动了海上交通贸易的兴盛,当时南京的龙江船厂和宝船厂都为郑和下西洋活动建造过所用海船。虽然两厂都建造过下西洋海船并且厂址都在南京。


南宋时有龙湾船厂已经是官方重要的造船基地、泊船军用码头。元代仍然在此造船。明初沿用旧船厂范围新建龙江船厂,是专为战舰而设。正德十三年,设工部分司;嘉靖十五年,主事王利建工部分司坊于路口,后易其额曰龙江船厂,从南宋都船厂起算,经宋、元到明末,历时五百余年。


宝船厂成立于永乐三年,是为满足永乐皇帝下西洋任务而设置的专用船厂,与洪武初年开厂的龙江船厂相距三十多年。


宝船厂船坞规模宏大,一开始就是为建远洋船只而建,随着下西洋的不断展开,海船需求量大,工期紧,船坞仍然感到不够用,于是一再扩张,至少同时可建十三艘大型船只。


龙江船厂宋、元时代主要修造战船、海船,明代主要造战座船、漕运船、巡船、哨船、快船、渔船、黄船等29种船,这些船大部分在四百料及以下。


而宝船厂是为下海取宝、抚夷取宝而成立,郑和下西洋时期主要制造一千料、一千五百料、二千料、五千料大船为主。


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病逝于榆木川,仁宗朱高炽即位后颁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罢西洋取宝船,自此,原本人声鼎沸、昼夜不息的船厂渐渐停止了喧嚣,珍贵的《航海日志》《出使水程录》《海外番国御疏》被焚毁,舟师被裁撤,宝船停入宝船厂和龙江船厂等船坞中任凭风吹雨打、毁朽沉没,“厂库鞠为茂草”,耗费浩繁的下西洋被认为是“弊政”而受到罢黜。


当日米柱在太庙,见看仁宗被世宗嘉靖从九庙中祧出,心里是高兴的,目光如此短浅,不祧你祧谁?


在世界海军发展史上,华夏古代海军可谓独树一帜。从秦汉到元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华夏古代海军的划桨战船和桨帆战舰,无论是在建造工艺还是在使用水平上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唐代时,阿拉伯商人就喜欢乘坐高大坚固而且配有武装士兵的中国船从事远洋贸易。到了宋元时期,海军的战舰更加趋于专门化。用于内河水战的有各种平底的桨帆楼船、划桨船、轮船,用于海战的有平底沙船和尖底海船,其中平底沙船用于长江以北浅海区,尖底海船用于长江以南的闽广深海区。


这时代的海军战舰的大小用料来表示,这是一个奇怪的复合的坑爹的单位,它既可以表示排水量、载重量,也可以表示船舶的长、宽、高等技术参数。


米柱就奇怪,为什么不用统一的单位呢?其中的猫腻大得很,官方的料只及民间的一半,为的是少给工钱,譬如在北宋,一艘政府船场建造的五百料船,合民料就是一千料,排水量就达二百五十吨,这还是一般的战舰。


北宋宣和年间,大宋甚至造出了两艘五千料的巨型战舰来访问高丽。到了元代,中国船舶大型化趋势越发明显。摩洛哥人伊本·巴都在他的游记中写道,中国用于航海的大型海船有12帆,可载一千人,其中六百人为水手,四百人为护勇、弓箭手和铳手。每艘大船的船桨大小和桅杆大约相等,一船共有二十支桨,大船所用桨需要三十人方能摇动。由此可见,当时华夏舰船的建造水平是多么高超。


本朝初期,海军舰船依然承袭了元代船舶大型化和专门化的趋势。永乐年间,为郑和下西洋而建造的宝船更是中国当时造船技术的巅峰之作,其中大型宝船的排水量达到了1万吨以上,这种大吨位的桨帆船可能是在风帆战舰时代到来之前世界上最大的海军舰船了。


可惜好景不长,在从桨帆舰向风帆舰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华夏落伍了。随着宣德年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活动的结束,华夏海军的海上远征行动就此终结。此后,明朝政府实行越来越严格的海禁政策,造船业迅速萎缩,华夏海上力量的发展也全面内缩。


为打击海盗和民间走私贸易,明朝廷更加重视适和在近海使用的轻型船舶,大型船舶逐渐被淘汰、拆解。到了倭患最为炽烈的嘉靖朝,当时最大的战舰——大号福船,其船员编制也不过一百人,还不及国初大型海船人数的十分之一,回到了四百多年前的宋初水平,并且这个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


而同时期,中国海盗、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舰船却越来越大,火炮也越装越多,随着大明朝廷海禁越来越严,大明水师规模越来越小,反而是民间力量越发强大,与西洋人撕比抢地盘,冲在最前的,一直是这些大海商和海盗们。


</br>


</br>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