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诺克后悔得撞墙,为什么好好的生意不做?要勾搭莫卧儿人,与南洋军合作做生意,他们相当于独占东方贸易,这简直是一个金矿,是一个聚宝盆,为他们带来了惊饶利润,为什么莫卧儿人抬来几箱金子,他们便忍不住脱了裤子,抬高了股?硬生生把南洋军这大主顾恶心死。
查诺克害怕之极,但他还是有很强的求生的,马上派出了使者,向南洋军解释误会,南洋军的前线指挥官叶可亮道:“一次不忠,终生不用。”
使者被轰了回来,查诺克算是死心。
加尔各答城,是在出海口几十公里之外,但是在胡格利河畔,水运十分发达,南洋军的大型战舰进不来,但是他们的中型战舰逆流而上,攻至了加尔各答,直接的炮击港口。
港口停泊了不少的船只,有炮舰也有大型风帆船,他们都是有过战斗经验的,毫不畏惧的与南洋军海军展开战斗。
因为河面并不宽阔,他们无法同时展开线型战术,所以这便乱哄哄的涌上去,直接炮轰。
当然南洋军海军更加训练有素,武器精良,战术配合得十分的好,他们从不单独行动,而是三艘一起行动,不管对方有多少,都是以三击敌,三艘同时攻击一个目标,大大的提高了炮击准确度和威力。
正常炮战,一艘炮舰可以硬扛十几炮都不成问题,但是却挨不住他们一轮炮击,他们三艘一轮炮击,打中了可以直接灭了他们,就是打不中,掀起的巨大浪柱群也可以将对方吓得半死。
这种全新的齐战术,是印度洋舰队将领刘月沉提出的,在多次海战之中,他发现一个规律,现在世界各国海军在使用大型风帆炮舰之后,所使用的线型战术,即使用舰舷大炮进行了轰击,形成了数量上和火力上的优势,但双方两条直线相互轰击,特别是在运动之中时,命中率特别低。
而他们通过协调三艘船轰击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大提高了命中率,他们把这种战术叫齐,为什么是三艘呢?因为他们通过旗语,进行了协调,最多只能联系三艘,在运动战中保持三艘,这就相当不错了。
南洋军印度洋舰队突然攻至,堵住了胡格利河出海口,进行关门打狗,堵着敌人打,打得他们抬不起头。
这里是恒河三角洲地区,水运特别发达,但莫卧儿帝国一向是陆权大国,他们完全控制孟加拉地区,也不过十年左右,他们的海军只是运输大队长的角色,其实没有海军的概念,依旧是如同大明一般,叫水师,由陆军管。
这样的定位决定了它的发展,它们作为一支水师警戒舰队,他们平时打打海盗和走私问题不大,但是对上了正规海军,这就完全不够看了,他们一看见南洋军印度洋舰队庞大的影,这便害怕了,立马的拔腿就跑,逃入了孟加拉湾,逃入了恒河之内,希望在陆军、炮台的保护下,对抗敌人。
海军为进攻型力量,即使是进攻也必须是以攻代守,他们这种保守的战术,决定了失败的命运。
印度洋舰队轻易的获得了他们最为重视的制海权,他们可不是单独作战,而是协调进行,同时的进攻孟加拉地区和孟买港口,他们都己经这么强大,这么强不可摧了,还是采用近乎偷袭的战术,以奇袭开头,袭击对方的水师和港口。
当然他们也遵从了外交礼仪,先是在果阿附近的城市向莫卧儿递交了宣战书,正式对莫卧儿帝国宣战,在宣战后才立马出动海军,进行炮击。
至于莫卧儿人有什么反应,他们花多少时间才传信息传回首都德里,他们的查罕杰大帝又必须花多少时间才作出反应,这不是他们所能关心的了。
总之战争骤然发生,南洋军以莫卧儿王朝对他们敌视和排挤为借口,宣布双方进入战争状态,南洋军海军抢先出手,抢先对敌人展开了攻击,并顺利的获得了制海权,掌握了战争的主动。
南洋军在获得了制海权之后,他们开始命令陆军部队登陆,攻占了萨格利岛,对手没有什么反抢滩登陆概念,坐视他们登陆,轻易让南洋军叶可亮部登陆。
不过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大型的港口码头设施,叶可亮师的轻装部队是登陆了,重型武器如大炮等并没有卸下来运上去。没有大炮的掩护,光凭火枪手叶可亮又没有足够的把握去攻打加尔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