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北印度的丢失,也让他们蒙受了极其巨大的损失。
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招来了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塞种人、贵霜人、匈奴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后入侵该地区,其中雅利安人的入侵直接改变了旁遮普和北印度地区的民族组成并带来了种姓制度。
可以这么说,他们也像是大明一样,先北后南,一旦他们统一了北方,就有很大的机会统一南方,统一全国,形势是极其危险的,但是随着入侵的波斯人的中招了,这才让莫卧儿人在及及可危的情况之下转危为安,波斯人也被鼠疫袭击,损失极其惨重,无法雄据五河之地,对德里地区发起了致命一击,反而因为鼠疫传回了国内,让他们陷入了巨大的泥潭之中。
萨非王朝,是继阿契美尼德、帕提亚、萨珊之后第四个完全统一全伊朗地区的王朝,波斯萨非王朝一直努力在西亚维持一个具有鲜明什叶派特征的帝国国家。在西部和东部边界与逊尼派势力的敌对相遇,特别是军事上占优势的奥斯曼帝国,将什叶派国家控制在伊朗本土和周边领土的边界之内。
波斯由于大多数人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皈依了什叶派,百年前的弥赛亚革命运动逐渐转变为以一群法学家为代表的以教为基础的信条。尽管经济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但萨非王朝还是通过贸易繁荣了起来,并找到了出口商品的新途径。
当帝国的中心被吸引到伊朗高原的中心时,高加索省、大霍拉桑和波斯湾进一步并入帝国。特别是在葡萄牙结束对波斯湾的垄断之后,通过海运和陆路与近代欧洲商业和外交的联系得到改善。
尽管与欧洲的联系对伊朗的丝绸贸易至关重要,但这种联系仍然不稳定,他们从未完全克服奥斯曼帝国的商业封锁,以获得进入地中海的安全通道。与欧洲的外交接触也使萨法维德家族意识到他们的地缘战略意义。
在这百年间,在回教的中心地带,尼罗河和阿姆河之间,见证了由四个帝国组成的新政治宗教体系的建立:奥斯曼帝国包括安纳托利亚和巴尔干半岛,以及后来的东地中海和北非;萨非王朝从阿塞拜疆和高加索到波斯湾和大霍拉桑;莫卧儿帝国统治着印度次大陆,西起信德省和旁遮普,北至克什米尔,东至孟加拉,南至德干;还有中亚的乌兹别克联盟,他们统治着古老的回教文明中心,比如撒马尔罕和布哈拉。
这些征服和争吵的力量被称为火药帝国,因为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火器进行征服和控制。至少在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突厥方言和莫卧儿世界的乌尔都语和印度语兴起之前,它们是围绕着古代的回教法政府模式组织起来的,并保持在波斯的语言和文化的范围内。
这些帝国在它们之间,以及在它们所处时代的欧洲之间,也共享着一些现代性的萌芽。在领土上,他们与相对明确的边界联系在一起,他们支持并经常执行一种宗教信条,他们的jūn_duì 享有强大的火力,他们的农业经济开始受到一种新的世界长途贸易体系、海外和越洋联系以及货币趋势的影响。
这些帝国内部的变化与整个世界的革命性变化是一致的,之间跨度七十年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在年时,在北印度的莫卧儿王朝征服扩张时,恰逢全球至少有四个主要过程:商业的探索之旅和扩张海上帝国东部和西部半球和美洲的殖民;具有扩张野心的欧洲帝国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欧和南欧的文艺复兴高潮,以及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回教帝国,与东方的中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社会类似,都处于一个过渡阶段,将旧的社会经济组织模式和历史悠久的文化价值观与新的合法性模式和新的技术手段结合起来。
在一定的历史纬度上,随着萨非王朝的崛起而出现的国家支持的什叶派可以与北欧和中欧的宗教改革相提并论,而逊尼派则以反宗教改革来应对,随之而来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分裂让人回想起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宗教战争。
回教四大帝国信的是同一个神,但是他们也如同欧洲人一样,彼此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只要有边界相连,就会有矛盾,就会打个不停。
萨非帝国和莫卧儿帝国本质是一样的,他作为地区大国,一直谋求更大的霸权,只不过波斯人在英国人的帮助下率先完成了火器化,强大到从奥斯曼帝国手上夺取了伊拉克,打跪了乌兹别克联盟,在看见莫卧儿衰弱之后,毫不犹豫下手,因为在历史上,每当波斯强大之时,就会控制印度的旁遮普地区和信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