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明末黑太子> 第864章:取消折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4章:取消折色(2 / 2)

“学生以为陈名夏所言有理!”


徐孚远闻言倒是点头,认可这个解释,毕竟陈名夏在他们一行人里,算岁数最大的,阅历自然比较丰富。


其他人也得顺势跟进,无需更多解释,就认准了陈名夏所言便可,贰臣归贰臣,这厮还是长脑子的。


“太子对朕说,北方多地已然赤野千里,灾珉易子而食,焉有粮食用来折色?莫说折色,即便是免去农户一应税费,也不见得能有转机,只能大力推行以工代赈之策,方可转危为安!”


不得不说,陈名夏一语中的,脑子倒是好使。


可就是这种人,脑子太好使了就不愿意走正道了。


通过这个问题,崇祯对彭宾与陈名夏的认识有了些许改变。


或许这两个可能成为贰臣之人倒是无须被严惩,只要自己捏其把柄,便永远会被自己所用。


崇祯在北都时也问过那逆子,报馆里皆为士子与书生,报纸又是他们所编撰,那逆子不会每时每刻都看管。


可那些儒生又为何如此听话?


崇祯是百思不得其解,否则之前也不会在廷议时,屡屡被下面的臣子给气得大发雷霆了……


太子的回答很简单,就四个字——御用文人!


但是要用好这个新名词,要有所准备才行,不然这些人也会变成脱缰的野马,根本控制不住。


首先,在筛选时,就要选那些立场与见解跟自己差不多的,性情品德又靠得住的,这便是驸马巩永固的份内之事了。


其次,要懂得这些人渴望得到甚子,你不给人家想要的,让人家满足你想要的,这可能么?


这些人不是木头、石头,跟其他人一样,也希望名利双收,文章署名便可出名,月入不错便可丰衣足食。


无需提供太高的待遇,只需比寻常士子好一些,每周可以下馆子打牙祭,这些人就对你百依百顺了。


这是前面两道门槛,算是双保险,但这还不够,后面还要做好,方可高枕无忧。


印刷厂是有厂卫监督的,报馆每天都会先把印好的样稿送到东宫,由太子来亲自审核。


最后,如果真的出事了,需要按流程核查,要查明到底是无心行事,还是有意为之!


崇祯看着彭宾与陈名夏,忽然觉得将此二人收为自己的御用文人似乎不错。


将其安插到礼部去,就放在新组建的编撰组里当差。


理由嘛,很简单,此二人出自那些团伙,自然亦了解那些团伙之观点。


如此一来,便可以撰写文章,予以驳斥了,这岂不事半功倍?


“臣以为此策甚好!农户素来辛苦勤恳,却收入微薄,此策若能实施,则农户便可免去被盘剥之苦,对陛下感激不尽!”


次辅高弘图率先表态,他是非常了解自家情况的,前来投献的富户络绎不绝,富户下面就是农户。


不论是富户还是农户,只要没有功名在身,便必须折色。


“折色”本身没太大问题,问题在于环环相扣,利益交织。


自家若是没有人可以出人头地,也得饱受盘剥之苦。


按照皇帝的计划,其实高家的岁入会减少不少的。


但经历了适才那些事之后,高弘图此时已经有了更为远大的志向,并不在乎这些犹如浮云的黄白之物了。


自己现在是忠良的身份,往后说不定会成为忠烈,十万两都送出去了,还在乎这点银子么?


北廷首辅薛国观,家底也不少,只不过被太子下令抄家了,就因为女儿出众,被太子看上,现在薛国观那个不学无术的玩意居然坐稳了首辅之位。


自己是南廷次辅,家底比薛国观只高不低,没有,但有孙女。薛国观有的,自己都有。薛国观会的,自己都会,自己还会薛国观不会的。


高弘图也不求做首辅,只要能稳坐次辅一职便心满意足了。


大明忠臣,还是次辅,有生之年,夫复何求啊???


坊间传言,薛国观就是太子的应声虫,太子说甚子内容,他都认可。


就这?


对自己来说,那可太容易了!


哄皇帝分为白天与夜里,夜里自然是后妃们的事情,白天当然是臣子们的份内之事。


既然皇帝拿出的这些提议是为了大明好,为了朝廷好,为了百姓好,自己又为何要从中作梗呢?


忠良也不是事事都要逆流而上,跟皇帝吹胡子瞪眼,对着干呀!


如此来看,貌似薛国观那厮才深谙为臣之道呢!


之前高弘图就听说薛国观给崇祯出了抄没勋贵家当充实太仓的主意,结果崇祯没敢干。


现在太子不但干了,而且大获丰收,凭此整饬兵马,又击退了皇太鸡的三十万大军。


薛国观自然也就成了有功之臣,加上女儿即将成为太子妃,在朝里的地位真是比泰山还稳固。


自己这次辅一职也是太子推荐而来,眼下已有了成功案例,自己效仿之,亦不为过。


“臣附议次辅所言,为农户减负,利于朝廷稳定!”


首辅瞿式耜家里也受了不少投献,否则单凭当官,不收好处就决计拿不出五千两银子。


收了投献之人并非是是非不分之人,就像在朝廷里当差,好人与坏人只能在站队或办事上见分晓。


瞿式耜之所以同意便是知晓北廷所辖之地发生的事情,必须做出全盘考虑。


若是北方八隅仅有四川丰收,湖广已为战场,不可寄予厚望。


有鉴于此,南方再出事,无法提供充足粮食,南北二廷其势必不稳。


取消“折色”的用意,便是要确保今年南方征粮的顺利进行。


光计划提供给北廷的粮食便达五百万石,余下才是南廷自留地部分。


每年南方利用漕运,向北方运输的粮食便近三百万石。


在本朝初期,通过漕运抵达北方的粮食更是达到四百五十万石以上。


今年要事极多,各方势力风起云涌,是否能如朝廷期望这般还不曾知晓。


作为南廷首辅,瞿式耜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只要粮食能如此收上来,剩下的部分便好办了。


漕运走不通便可走海运,太子与郑芝龙关系莫逆,借用郑氏船队运输粮食当是较为容易。


“陛下,臣有一顾虑,不知当讲不当讲?”


见到次辅与首辅都相继认可了这个法子,户部尚书郑三俊急忙出列。


真要落实起来,户部是首当其冲,出了事的话,皇帝也会先拿户部开刀。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