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唐朝好地主> 第960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0章(2 / 2)

“可我们征发五十万劳工,对我高句丽影响巨大,不要放牧不要耕种了吗?”


高句丽虽说是东北的霸主,经几百年,但这几百年也不是一直是强盛的,期间不但被中原的汉、魏、晋等吊打,甚至也被前燕、北齐等多次打的元气大伤,甚至还曾败于百济、新罗之手,更别说被隋差点亡国。


高句丽几百年间,也是几易国都,都城数次被破,屡屡向中原称臣求降,也是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再加上辽东环境恶劣,高句丽也是用兵不断,导致其国内人口实际上也不过几百万人而已。


比起新罗、百济、契丹、等诸部确实强些,可跟中原大唐是没法比的。中原有五千万人口,而高句丽连千万人口都没有。


征召五十万民夫,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压力。


“说说第二套长城修建方案。”高建武沉吟着道。


渊太祚接着讲第二套方案。


第二套是山城防御组群,与第一套的山城联联线最大的区别,一个是连防线,一个是防御组群。


高句丽的辽东,拥有许许多多的山城,有大型的也有中型的,还有一些小型山城。大型山城多分布在辽河以东不甚远的沿河一线,即在山区与平原的交接地带。正因为周边是平原,依靠农业发展,才能发展极大,容纳大量人口等。


而中型山城,则多在离辽河较远的较大河流的河谷孔道,位居第二线。


至于小型山城,则多分布在大中型山城的周围。


从东晋到唐初,高句丽占据辽东二百余年,漫长的控制期内,不断的完善这些山城。到如今,北自扶余城,南至海,千里有余。


渊太祚提出的第二套长城修建方案,其实就是按照现有的山城分布情况,以大型山城为主,辅以中小型山城,让它们之间互相配合,构成整个南北千里防线上的一个个的防御组群。


在这个方案里,不再是修城墙,而是修城堡。


填补现在防御线上的空缺漏洞,增修城堡,重点打造辽东、扶余、安市、卑沙等几个山城防御组群。


“臣赞同这个方案。”乙支文德对第二个方案更满意。


“在辽河东岸建长城,距山城太远,不利退守。更何况,战绩从无必在边界之理,而凭险固守才是上策。我们应当按这第二套方案,打造山城防御群,重山城堡垒,而不是修更多的城墙。”


“我们应当南以安市城为主,北以新城为主,此皆险关难渡,交通要隘,为兵家必争之地。固我们增修堡垒烽堠,以扼守此道。只要这几条通往腹地的要道不失,再有辽东、扶余等大城坚守,则可保防线不失。”


乙支文德提出以新城、安市、辽东、扶余等九大山城为中心城,再以大黑山山城、石台子山城等一些中等山城为卫城,然后与周边的烽堠、堡寨相连,再增修一些土墙等,组成一个个的纵深山城防御组群。


变单薄的防线,为更坚固的点状防御群。


九大山城防御组群,再依托后面那连绵的群山和河流,就构成整个千里防线。


“大王,如果采用第二套方案,我们无须修长里长城,而只要围绕九大山城,增修一些堡垒烽堠土墙就好。臣以为,这个方案,只需要二十万劳役,五年可成。”


“如果再驻防二十万大军,则唐军就算挥师百万来攻,我高句丽亦无忧也。”


二十万人,五年可成,这比刚成三十万人,五年可成,节省了许多劳工。


渊太祚笑道,“乙支将军选第二套方案,老臣也愿意支持。不过我以为,修筑堡垒得加快,谁也不知道唐人什么时候就攻来了。我们可以征召三十万民夫,加快点进度,争取在三年内完工。至于驻军数量,我认为还应当加强一些,二十万不够,应当驻防三十万。”


“莫离支,我们哪来的三十万大军?”乙支文德道。


高句丽的军制,有点部落兵制的味道,基本上也是抽选部分编入军中,平时闲时受训,然后战时征召。若有需要,也会全国动员,全民皆兵。


高句丽若是全面动员,三五十万兵还是可以凑起来的,但要是弄出三十万jūn_duì 常驻边境,那高句丽肯定是支撑不起的。


“臣建议,九大城,平时常驻兵五千,由全国抽调轮流戍卫。另外,在辽东各地,各家各户的壮丁都要编为预备军中,平时接受训练。一旦遇战事,则征召入城防守。这样,既保证辽东防线兵力,也不至于朝廷难以支撑,并妨碍生产。”乙支文德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莫离支,你意下如何?”高建武问渊太祚。


“老臣没有意见!”渊太祚回答。(未完待续……)r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