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崛起1639> 第二九五章 以势相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九五章 以势相逼(1 / 2)

(谢谢好友神秘靓仔qvq的打赏和月票~~)


吴三桂在书信中,表达了求君父于牢笼,击破二贼,恢复明朝江山,来书借兵的意思,未有只言提及投降,多尔衮反复看了之后,把洪承畴与范文程喊来议事。


“见过摄政王爷!”


二人左右马蹄袖互拍,打千施礼。


多尔衮把吴三桂的书信给二人传阅,随即问道:“吴三桂只是来书借兵剿贼,并没有投降我朝之意,是不是?”


范文程向洪承畴道:“洪学士,南边的情况你最清楚,吴三桂派人来借兵,我朝应如何回答?”


洪承畴沉吟道:“虽有南朝皇上封李自成为唐王,兵部尚书,但必是受李贼挟迫,并未心甘情愿,吴三桂看破此点,担心被李贼利用,与信贼火拼之后无力再战,故退往山海卫,以静制动,而其自身兵力有限,故向我朝借兵,此正是我朝大兵进中原,剿灭流贼之良机,摄政王天生睿智,韬略在胸,请问将如何回答?”


多尔衮没有吱声,将目光转向范文程。


范文程道:“臣以为这是我朝剿灭流贼,平定中原的大好机会,摄政王不必急于召见吴三桂的使者,可由臣与洪学士先接见,问清关内情况,再由摄政王决定我大清进兵方略,一切决定之后,王爷召见吴三桂使者,给予回书亦不为迟。”


多尔衮连连点头道:“好,就这么办,我们连夜商定方略,明日一早,叫使者回关复命。”


范文程和洪承畴都明白多尔衮有降伏吴三桂的心思,相视一笑,告辞离去。


当天夜里,二人又找到了多尔衮。


范文程道:“摄政王爷,吴三桂确实只有借兵之意,不过臣与洪学士谈了片刻,一致认为未必不能使吴三桂投降,我们都主张应急速进兵山海关,不必从中协和西协进入长城。”


多尔衮沉声道:“说出你们的想法。”


范文程道:“洪学士比我高明,请洪学士向摄政王爷禀明。”


多尔衮向洪承畴问道:“我大清兵不再走蓟州、密云一带进入长城?”


洪承畴拱手道:“原先我们不知吴三桂有向我朝借兵之事,臣只想到第一步是进入长城,第二步是在山海与北京之间据一固城屯兵,第三步是击溃流贼,占领北京,南朝皇上若死于战乱,可推到流贼头上,若仍活着,则可逼迫他将天下禅让与我大清,第四步则是招降吴三桂,迫他献出山海关,打通关内关外的通道。


如今因吴三桂有借兵之意,请摄政王将原谋划的几步棋并为一步走,也就是说,将招降吴三桂,打通山海关,击溃李贼和信贼,并成一步棋走,王爷睿智过人,遇此意外良机,何必再像往年一样,走蓟州、密云一带的艰险小路,替吴三桂独战强敌,留着他坐山观虎斗?”


多尔衮不觉将两掌一拍,叫了声好:“好,你这话说到了我的心上!”随即又追问道:“倘若吴三桂仍忠于明朝,死不肯降投,我军岂不是被挡在了山海关外?”


洪承畴道;“依臣之视,吴三桂并非忠臣,只是借忠于明朝之名对我朝讨价还价,摄政王如处置得当,使吴三桂献出山海关,投降我朝,可不费过多唇舌。”


多尔衮不解道:“你怎知道他不是真有心做明朝忠臣?”


洪承畴微微一笑:“当流贼过大同东进之时,崇祯下旨调吴三桂去北京勤王,蓟辽总督王永吉也亲到宁远催促,虽然崇祯命他不要舍弃宁远百姓,此系失策,但当时吴三桂手下有近四万精兵,可以分出万余护送百姓,他亲率两万入关,还可从山海驻军中抽出数千精兵,日夜兼程,驰抵北京,代替太监和市民守城,倘能如此,李贼哪能破去北京,同时也可使守居庸关与昌平的明军士气大振,不会开关迎贼,故单就吴三桂借保护宁远百姓之名,不肯迅赴危城,以救君父之难来看,能算是忠臣么?”


多尔衮点头道:“说得好。再说下去!”


洪承畴道:“倘若吴三桂真是大明忠臣,当他知道崇祯陷入死局之后,应立即誓师讨贼,号召各地义师,会师燕京城下,义无反顾,然而臣问了杨珅,吴三桂并未号召天下讨贼,甚至还夺了蓟辽总督王永吉的标营,迫使王永吉逃往天津,可见此人举棋不定,首鼠两端,私心保存实力是真,空谈恢复明朝江山是假。


臣建议王爷趁此良机,迅速向山海关进兵,迫使吴三桂向我投降,倘若我不下手,一俟李贼和信贼决出胜负,只怕吴三桂会降贼。”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