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崛起1639> 第三五二章 锚雷面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五二章 锚雷面世(2 / 2)

出钱塘江口,绕道松江,再溯长江而上至南京,约有一千两百里,在郑芝龙舰队还未到松江的时候,李信就得到了消息,命张全率军两万赶赴位于南京西南部的溧水县,阻截孙传庭北上。


溧水自古以来就是南京的东南门户,由溧水到溧阳及宜兴之间,多山地丘陵,易于利用地形设伏。


他则亲率主力驻屯于幕府山。


幕府山位于长江南岸,长约十里,宽八百米,主峰高达近两百米,山脚下的江面,介于现代的南京长江二桥与八卦洲之间,宽度两到两点五公里,于山顶架上117型野战火炮,可以封锁住大部分的江面。


战士们夜以继日,在崎岖的山道上,把火炮一架架的推上去,还有很多热心的老百姓自愿出役,帮忙运送弹药、粮食和清水及各种物资。


一时之间,幕府山脚异常忙碌。


五日之后的清震,黄海突然道了声:“来了!”


下游的江里,有八卦洲横亘于江心,江水分成两股,绕洲而过,两股水道中,万千帆影,影影绰绰,声势煞是惊人。


郑森放下望远镜,转头道:“父亲,李信在幕山府上布有大量火炮,我军还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才行。”


火炮置于甲板内,有利也有弊,利处是可以充分发挥侧舷的火力,毕竟当时火炮射速慢,准头差,尤其还是在颠簸的船上,十发能有两三发打中目标就很不错了,因此把火炮装入甲板下的侧舷,可以充分利用船只空间,最大程度的装载火炮,增加集火的威力。


但缺点也很明显,仰角有限,不能往高处打,因此战舰从幕府山下通过,全程将处于挨打不能还手的局面,即便有些老式战船把火炮装在甲板上面,最多只能朝幕府山开一炮,打中打不中,听天由命。


“嗯~~”


郑芝龙点了点头:“李信倒是防守严密,传令,以扫雷船开道!”


“得令!”


有亲随挥出旗帜。


所谓扫雷船,是专门针对水雷设计,在普通的小船前方加装一排木栅栏,约有两到三丈的长度,呈扇形撑开,一艘扫雷船能覆盖三丈航道。


荡寇军曾在大运河中使用过水雷,这已经不是秘密,故而郑森才有此提醒,郑芝龙也料到李信必然会在江中布雷,因此事先准备了扫雷船开路。


看着一艘艘扫雷船开到阵前,足足有好几百艘,黄海不由道:“总司令,看来郑芝龙是有备而来啊,他那船或许能克制水雷,这水雷还要不要放了?”


“原定计划不变!”


李信不假思索道。


“得令!”


黄海着人向山脚挥动旗帜。


一道道身影快速奔向泊于上游岸边的渔船,总共有五百条布雷船,都是小渔船。


各船快速划向江里,依据江面错开,逐渐飘向下游,如今的水雷已经不是最原始的木箱式方形水雷了,而是铁壳圆形水雷,密封性更好,抗风浪能力更强,爆炸的威力也更大。


并除了漂雷以外,军中还研发出了相当数量的锚雷,通过缆绳连接雷锚固定在一定的水深,现代意义上的锚雷具有自动定深的功能,可以控制水雷布设深度,而荡寇军的锚雷暂时还达不到,只能使用最笨的法子,事先摸清水情,绘制出江底地形图,在战时根据坐标依地形施放不同深度的锚雷。


幸好需要布雷的区域只在于幕府山脚的一段江面,经过连续不停的勘探,算是大致摸清了江底的情况。


目前军中正在集中人力物力研制电解液触发装置,每只触角由锌杯、碳棒和装有电解液的玻璃管组成,触角相当于干电池,锌杯等同于电池外层的锌皮,碳棒类似电池顶部带铜头的碳芯,玻璃管中的电解液起着电池中粘稠体的作用。


当触角被碰弯时,玻璃管破碎,电解液流到锌杯和碳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电流通到电雷官,电雷官起爆,引爆水雷。


暂时可靠性还不是很强,可一旦研发成功,触角的灵敏度将得到大幅提高,几乎可以保证一触即发。


李信不相信郑芝龙不会考虑到水雷的因素,因此下令大力气研发锚雷,漂雷只起着掩人耳目的作用,真正的杀手锏还是锚雷,但由于只能在固定地点投放,所以布雷船要缓缓划向下游,留出布雷空间,每条船上,都配了一张江底地形图,标出水深。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