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众口难调,任何一部电影永远都是众口难调的,艺术电影挖掘了思想深度,势必会流失商业属性;商业电影加快了节奏、增加了爆点,势必在内涵铺垫上会有所欠缺。这也是艺术和商业之间寻找到平衡如此艰难的原因。
一部商业电影想要讨好挑剔的专业影评人,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终结者2”媒体综评六十八分,“真实的谎言”媒体综评六十三,“侏罗纪公园”媒体综评六十八分,“未来水世界”媒体综评四十六分……当初“生死时速”获得了八十一分的媒体综评得分,至今都是商业电影得到了专业认可的典型案例。
“独立日”想要达到“生死时速”的高度,何其难,几乎难于上青天。
但是在首映仪式结束之后,“独立日”的首批评论却迎来了一个赞誉的井喷,让无数人大跌眼镜,以罗杰-埃伯特为代表的“芝加哥太阳报”毫不吝啬地给出了八十分,并且给出了四星满分的推荐分。
罗杰在评论之中写到,“作为一部艺术电影,这是一部十分糟糕甚至是失败的作品;但是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这却是一部令人惊叹连连的作品。
电影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内,将整个故事有条不紊地讲述出来,清晰的主线和细腻的支线相辅相成,节奏控制趋于完美,并且在电影的最后奉献了精彩绝伦的*特效场面,让整个观影过程都显得无比刺激而愉快,绝对是难以忘怀的观影体验。这也是我给出了四星满分推荐的原因。
不过,电影的不足也是十分明显的,雨果这位极为出色的演员,在电影里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发挥空间。值得肯定的是,电影在有限的篇幅里,利用一些简单却有效的细节对角色进行了深入勾勒,让主要角色的形象都变得立体起来——虽然不够饱满,但至少呈现出来的那一面是有说服力的,更为难得的是,贯穿始终的亲情、爱情两条线让电影不会显得空洞,可以感受到情感的驱动。但即使如此,雨果依旧没有能够进一步发挥他的能力和魅力,堪称剧本的最大遗憾。
但是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了雨果的强大魅力,与开创历史的视觉特效,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奉献了一个俗套却精彩、简单直接却扣人心弦的故事。‘独立日’让电影工业充满了无数神奇,也唤醒了我最开始为什么会喜欢上这种艺术的原因。”
可以看得出来,罗杰对“独立日”的观点十分鲜明,他给出的评分也显然比不上“生死时速”,但他却强力推荐了这部电影,满星推荐代表着他认为这部电影是绝对值得进入电影院观看的。这种观点,与“美好一天直播”的采访不谋而合。
当然,八十分的评价,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依旧是难得的高分数。
不过,罗杰还在评论里提到,“电影另外一个遗憾就是,外星人的形象没有达到预期,不仅没有创新,而且也略显单调。当然,身为导演的罗兰很聪明地避开了这一点,没有给外星人太多镜头。明智的选择。”
这一番难得的调侃让人忍俊不禁,但关于外星人的形象显然是仁者见仁的话题,“纽约时报”作为东海岸的媒体代表,就表示了不敢苟同,“这部电影让我们想起了‘太空漫游2001’、‘星球大战’和‘侏罗纪公园’,不是因为电影的内涵达到了如此高度,而是因为电影精彩绝伦,故事中赋予外星人的形象与人们提起外星人时脑海里浮现的形象,完美重叠。”
除了针对外星人发表了看法之外,“纽约时报”自然不会缺席这一场全美的媒体盛会,报纸在第一时间就针对电影本身给予了评价,“电影从开场就吸引了观众的所有注意力,并且将这种高度集中的精神贯彻始终,让一百五十分钟的电影变成了一种享受,简单的剧情却制造出了跌宕起伏的观影过程,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让每一次转折都充满了悬念和期待,牵动着观众的心,搭配超越时代的先进视觉特效,制造出难以复制的观影享受,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我们不能要求更多。”
“纽约时报”对“独立日”可以说是赞不绝口,而与罗杰不同的是,他们对雨果的演出也给予了肯定,“也许这就是雨果最大的魅力了,他总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哪怕仅仅只是一个露面,他的笑容、他的眼神、他的表情都让人无法移开眼睛。
即使是最简单的角色,雨果都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史蒂夫这个角色在雨果的演绎之下,果敢、坚决、勇猛、睿智,但同时又不缺乏温柔、幽默、体贴和善良,他与故事中每一个角色的互动,都成为了难以忘怀的细节,正是得益于雨果的存在,电影的细节部分得到了完善,最终呈现出这个完整而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