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兵中的武官全部被清除后,又被打乱了建制按照以往的方法补充进三个野战团。
而三个野战团因为这场大战,有一大批底层士兵和武官积累到足够的军功,从而得到晋升。
如此一来,连武官缺乏的问题都解决了。
一套完善的军功晋升体制加上不断的胜利,足以保证李察的势力不会出现武官将领缺乏的窘境。
这也是古代中农民起义军能打仗的将领比比皆是,但能治理地方精通行政的文官却极为匮乏的原因。
即便是草根起义领袖,只要积累足够一定的胜仗,也能磨练出一批精兵和有着充分带兵经验的将领。
战场是最好的军事课堂!
大量军功提拔的武官将领诞生,以及大批降兵的充入,使得三个野战团迅速在人数上恢复了满编!
甚至三个野战团的兵力都扩编到了3000人开外!
光是三个野战团的兵力就突破了万人大关!
不过其中过半都是填充进来的降兵,战斗力比起原来并没有多少增强……
战斗中对铁甲的损耗率是极高的,因此即便加上战利品,李察也仅仅维持住了原本第一野战团全员铁甲的配备率。
为了尽可能维持第一野战团主力的战斗力,填入的降兵全都是原本尉迟英哲手下最精锐的前锋精锐铁甲兵,其他降兵则都填入第二第三野战团。
因此扩编后的三个野战团战力差距跟战前一样大。
第二第三野战团比起地方卫戍部队也就略微高出一线,并且因为铁甲都尽可能配给第一野战团,披甲率仍是原本的不足一成……
不过因为三个野战团的兵力基数变大,实际上李察麾下的铁甲数量还是增加了不少。
只不过基数变大的前提下,披甲率没有提升罢了。
尉迟英哲贡献的大量精锐铁甲兵,让战损很大的第一野战团勉强维持住了相当于唐朝野战部队的战斗力平均水准。
只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整顿就能拉上战场。
三个野战团的扩编和大量新的卫戍野战团的编制出现,让李察原本只有一个野战军团的编制变得不再适用。
在三个野战团整编的同时,李察在建制上将三个野战团单独变为第一野战军团。
而其他在地方担任卫戍部队性质的野战团则统一编制为守备军团。
如此一来,守备军团和第一野战军团就会拆分开来,守备军团和巡捕房不同,只属于李察管控的中央内阁,保持了中央对地方的军事管控力。
与此同时,李察开始筹建专门管理守备军团和野战军团的陆军部,当然,陆军部和内阁一样,是直接对李察负责的。
兵部大臣韩立从内阁中移除,进入陆军部任职副部长,龙立果这个元老也进入陆军部担任副部长,陆军部部长自然是李察亲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