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府田制度,明朝的卫所制度,清朝的八旗铁杆庄稼大致上都是同一个原理。
只不过到了晚期最开始好的制度往往会因为高层的贪婪和官僚体制的腐败逐渐变质,分了田的受益者也会因为有了财富保证,战斗力一代不如一代……
然而,这种制度在初期的效果绝对是显著的,特别是被分了田的第一代人,对朝廷绝对是铁杆支持者,因为没了朝廷他们就会失去军功田,不拼命才怪!
对于财政困难还正在进行货币改革的西域大明王朝而言,军功授田绝对是最快速的积聚人心的方式。
大明5年,一系列的改革基本尘埃落定,小部分不甘心铤而走险的地主士绅阶级也被迅速镇压下去。
地主士绅阶级因为被分化瓦解和失去了家丁武装,造反能力是非常薄弱的,所以大部分汉人士绅地主都选择了任命和积极配合中央朝廷,只有少数汉人士绅地主煽动色目人农奴造反叛乱。
在西域地区,造反的号召力还是可以的,因为占据人口多数的色目人属于被压迫的阶段,大明王朝统治西域后,这种压迫不降反增,原本不少色目人还是自由民,李察称王后一下子变成了农奴!
所以,只要汉人士绅阶级敢豁出身家性命,总是可以轻而易举将手底下的色目人农奴鼓动起来。
只可惜,色目人农奴根本不是地方守备军团和辅助军的对手,各地造反数目虽然很多,在大明4年改革最激烈的一年中,出现了数百起打出旗号的起义军,但坚持超过一个月的起义军一家都没有……
甚至连攻破县城的起义军都没出现……
这场改革碰撞中,唯一的受益者只有大明中央朝廷,他们免费获得了大批优质的田产,还成功清除了士绅阶级中的‘勇敢刁民’。
而造反对地方上的影响并不大,毕竟连城池都没有被攻破,最多只是死了一群群色目人而已。
比起李察统一西域的战争造成的破坏,这点程度的造反纯粹是幼儿园级别的……
激烈的改革和平叛镇压中,蚊子虽小,但积累起来也让李亚国获得了1000枚气运币的收入。
这主要是因为起义的队伍太过零散,如果能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大规模义军,甚至攻破一座县城的话,再镇压平叛获取的气运币绝对会更多。
当然,李察是不会为了些许气运币放任起义军发展就是了……
如果被那种垃圾义军攻破城池,对李察的朝廷可是一个极大的声望打击,到时候只会催生出更多的野心家!
李察在西域一连串组合拳无损收编士绅阶级武力后,收到了来自中原的惊天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