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五千年来谁著史> 第四百九十三章 斩草除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九十三章 斩草除根(2 / 2)

但他的这一逃却害苦了从北圻急速折返回的李朝大军。


太尉李公平带领着急速折返回来的北线李军主力,在身后宋军的沿途追击之下,越过一道道山岭和江河,奔到李朝的统治核心区域——红河三角洲的时候,本就已经是一支人心惶惶的疲惫之师了。兵力也从最初是三万余人变成了只剩下两万兵。徐徽言见机率五千军越过红河去,以少敌多的横野一击,直叫李公平授首,让李朝的这最后一支成建制的常备兵马成为了过去式。


至此,已经被暂时命名为胶州都护府的交趾故地,就可以说是大局已定了。哪怕李阳焕这波人等还没有被抓到,但李朝成建制的正规军被全部打掉,李朝就必须会成为过去式的。


那些官员、贵族和地方豪强(大奴隶主),及诸蛮酋长,一些个地方实力派很干脆的选择了驯服。


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力量时候,他们显然没有太多的忠诚为李朝舍生忘死。


保国还是保家?这一问题的答案很显而易见。


哪怕他们这儿被纳入中原王朝后,法规制度上的改变,会极大的损害那些地方家族的实力。可这些个地方派依旧不敢反抗。


中原王朝的兵锋是多么犀利,那是他们都亲眼目睹的。李朝的大军已经灰飞烟灭了,他们的实力比之先前的李朝又如何呢?这反抗的结果只有毁灭。而他们绝对不想身死族灭,那就只有顺服的去割肉,哪怕会让自己伤筋动骨呢。


从土地到奴隶,还有官位,改朝换代的结果对于本地的地方实力派那是一个全方位的削弱。


谁叫李朝刚建国时候的制度那般粗糙呢。


李公蕴(李太祖)将丁朝和前黎朝时期的十道,改为二十四路。因为十道制度令地方将领既握有重兵,又兼管区域政事,权力过大。可‘全国’拆分为二十四路后,军政权力依旧操于州牧手中,地方权柄依旧很强大。


李德政(李太宗,公蕴子)立下规定,每年与各级官员举行一次盟誓,向李氏宣誓以表效忠。


这等事要放到中原,那简直是笑掉人的大牙。


李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直叫人想到了周天子和春秋诸侯王,而根本不像君王与臣子。


李朝历代君主还爱分封各子为王,到国内要地镇守。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地,设州、寨,驩州及爱州特设寨,实行军事统治,以应付南邻占婆。少民地区为本地酋长世袭之地,大者名州牧,小者名首领,后来因地域逐渐分割,酋长势力渐弱,李朝派知州一人,酋长直接隶属,而这类的州到了眼下时候已经被称为“镇”了。


现在,随着李朝的完蛋,其地方实力派就剩下了李朝的一部分宗室贵族和地方官员、诸蛮酋长。而这些在李朝属于统治阶层的人,与其下的士大夫、豪强阶层,通通都可以用‘奴隶主’三字来形容。


明明是华夏的千年故土,饱受熏陶,可一旦自立,却直接玩起了奴隶制了。


不管是前头的丁朝和前黎朝,还是之前的李朝,奴隶制都是刚刚的。就是李阳焕前头的李仁宗,主宰江山五六十年,声望那般高隆,威严那般强势的一个君王,也只能动一下‘私奴刺墨(黥字)之禁’,对奴隶在人格上稍加改善,规定:凡京城内外诸人家奴仆不得刺墨胸脚,如禁军样,及刺龙文于身上。实则呢,对奴隶制根本就没有触动。


也所以,当陈遘接到赵构的旨意,开始挥舞着刀子对当地的豪族、官员、酋长等实力派‘斩草除根’的时候,后者果断的忍不下去了。


他们愿意自我切割,好换取自己日后的继续存留。可赵构的意思却是要把他们迁入岭南,就跟当年西汉中前期,尽迁天下豪贵居五陵之地。


这可是要断他们的根基啊。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