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民国之文豪崛起> 270【麻烦真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70【麻烦真多】(1 / 2)

北平大学院外,抗议学生是隔三差五就要来一趟。


周作人坐着黄包车,鄙视地看了学生们几眼,正大光明地走进办公大楼中。他不怕学生们闹事,甚至主动写文章大骂冲击李石曾住宅的学生:“此辈以重打赵家楼自豪,其实乃五四精神之败类,北大前途因此未可乐观。”


赵家楼,说的是五四运动中的“火烧赵家楼”事件。


此楼原为明代文渊阁大学生赵文肃的宅邸,后来成为北洋交通部长兼财政部长曹汝霖的宅子。


曹汝霖属于亲日派,并主持签订卖国“二十一条”,给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埋下苦果。义愤填膺的爱国青年们,一把火将赵家楼给烧了,此事震惊中外,有人痛批行为过激,也有人持赞赏态度。


周作人本来属于“五四健将”,但近年来思想转变很快,渐渐开始质疑他曾经积极推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北大学生们在五四运动中的作为,让周作人感觉华而不实,对国家和民族没有啥用处。


另外,周作人还很痛恨蔡元培。


两年前,北大由于张作霖的打压,陷入建校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周作人积极串联,苦口婆心的劝蔡元培回来做校长,认为只有蔡元培才能救北大。


可蔡元培却数次公开辞去校长职务,摇身一变成为南方政府的教育部长。


在周作人的眼中,蔡元培是把北大,以及北大的老师和学生都卖了,他打心里认为蔡元培是个伪君子。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周作人于是坚定地支持李石曾,并被李石曾任命为新组建的“国立北平大学文学院院长”。换做并校之前,这个职务只是北大文学院院长而已,但并校之后,却管理着北平所有的非师范类文科学生。


这职位太风光了,要知道此时中国的大学,主要以文科为主。


就手中掌握的实际权利而言,周作人属于北平大学区的第三号人物,仅次于李石曾和李书华,难怪他要痛斥闹事的学生。


周作人走进李石曾的办公室,愤懑道:“那帮学生冥顽不灵,我实在是没有办法。”


“款项不是到账了吗?”李石曾疑惑道。


这个款项,并非周赫煊从阎锡山那里要来的钱。而是李石曾在得知受骗后,利用自己国党元老的身份,强行筹集的十多万元经费,来源有社会捐款和富商资助。


为了这十多万大洋,李石曾把老脸都豁出去了,欠下不少人情。而且还是一次性的,如果下个月没有稳定经费,他的教育改革依旧进行不下去。


十多万元,说起来很多,但用起来却捉襟见肘。


教育部门官员的薪水且不提,只国立九校合并就要大费周章。因为不仅是名义上的并校,还有学科专业的合并,比如:非师范专业的文科学生,不管以前是哪所学校的,现在统统得去北大读书。而北大的理工科学生,则要转去原来的北工大和北洋大学读书。


不仅学生需要转学,相关老师也要调职,里边巨大的人事变动就让人头疼不已。


李石曾虽然能拿出十几万元经费,但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因为北大的学生太死心眼儿。


其他几所大学的师生,在经费落实后,都支持或者默许并校,唯独北大的学生强烈反对。他们高举“北大光荣”的牌子,掀起轰轰烈烈的护校运动。


说白了,北大的学生有种骨子里的优越感。北大虽然穷,但却是现代大学祖庭,是五四运动的源地,似乎比中国所有的大学都要高上一等。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