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民国之文豪崛起> 325【哥大邀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25【哥大邀请】(1 / 2)

对聪明人而言,话不需要说太多,自然能理解其中妙处。


罗斯福就是聪明人,不管是竞选下一届总统,还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周赫煊都只说了大致方向。这就足矣,只要罗斯福认为是正确的,自然会朝目标迈进,中途遇到的困难他会自行解决。


周赫煊与罗斯福搭上线后,立即联系远在加州的张谋之。周赫煊只负责投资和出主意,创建避(和谐)孕套工厂的具体操作,就需要张谋之亲自过问了。


还没等他离开奥尔巴尼,张彭春突然前来拜访,还带着一份电报和一封邀请函。


“周先生,可算找到你了。”张彭春笑道。


周赫煊颇为惊讶:“你不是在陪梅兰芳先生做巡回演出吗?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梅剧团的演出已经走上正轨,具体安排由演艺经纪人觉醒,”张彭春笑道,“我这次是来帮人传信的,通过美国洪门才知道,周先生原来到了纽约州首府。”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张彭春,此君做过清华大学三年教务长,开创了中国话剧的导演制。他还是“新月社”的发起人之一,甚至连诗社的名字都是他取的张彭春崇拜泰戈尔,于是引用“新月”为名,获得徐志摩和胡适的一致赞同。


至于这次嘛,张彭春是受哥伦比亚大学邀请,由南开大学赞助赴美讲学,并担任梅兰芳剧团的艺术指导和演出顾问。


周赫煊首先打开张彭春送来的邀请函,却是哥伦比亚大学聘任书,想聘请周赫煊做“哥大”的客座教授。


张彭春笑道:“周先生,哥伦比亚大学非常有诚意,只要你担任哥大荣誉教授,他们愿意和中国的大学展开合作。至于哪所大学,由你来指定,每年有两个全额奖学金的留学名额。”


“有这种好事?”周赫煊顿时来了兴趣。


1929年,属于中国学生赴欧美留学潮的最后一年,此后欧美留学生人数急剧下滑。


主演原因有两个:一是南京国民政府,控制并提高了留学申请资格;二是留学庚款用尽,普通家庭出身的学子难以承担巨额留洋费用。


所以在1930年以后,中国学生很少有留欧、留美的,大部分选择更加便宜便利的日本。


一分钱,一分货,30年代后的留学生里,很少有大师出现。


像两弹元勋钱学森先生,他属于运气好。30年代中期,南京政府突然重启公派留学计划,钱学森正好碰上这个机会,成功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但这个公费留美计划,仅仅实施了三年,就再度被南京政府作废。


如果能帮中国多培养出几个科学家,周赫煊是很愿意接受哥伦比亚大学聘任的。甚至,周赫煊脑子里突然产生个想法,他现在有钱了,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设立“私人留学基金”,每年资助十个、或二十个优秀学生留洋。


周赫煊收好邀请函,笑着说:“这个聘书我接了。”


张彭春又指着哪封电报说:“电报是从法国发来的,直接发到了中国驻美公使馆。当时你在纽约,使馆派人送电报过去,结果你又去了旧金山。使馆的人抵达旧金山后,才获知你去了奥尔巴尼,我正好一并带过来。”


“那可真是费尽周折。”周赫煊狂汗。


打开电报纸一看,却是李石曾从法国发来的,里面写着两个消息:“诺贝尔文学奖最终提名通过,龚古尔奖有望进入第三轮名单,请速来欧洲。”


这封电报是10月底发出的,当时周赫煊正在和李费摩尔一起做空美股,所以只说周赫煊进入了龚古尔奖第二轮名单。算算时间,现在龚古尔奖的第三轮入选名单恐怕也已经公布了。


唉,这年头的通讯太过落后,越洋电报发出去还要到处找人接收。


哪像21世纪,欧洲那边名单一公布,中国和美国的报刊、网站就已经铺天盖地的报道了。


哥伦比亚大学就在纽约,离奥尔巴尼很近。周赫煊打算去哥大走一趟,再横渡大西洋前往欧洲,算算时间应该还来得及。


纽约,曼哈顿。


周赫煊再度来到这里,比起半个月前,景象更加凄惨萧条。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