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2 / 2)

李安开口问道。


老头子开口回答道:“准备种植十亩玉米,剩下的还没想好呢?还要回去与邻居商量一下。”


“哈哈!这都马上春耕了,还没想好要种什么?这可要抓紧喽!错过了就是一季。”


李安笑着说道。


旁边的壮汉开口说道:“父亲没想好,是不打算全部种粮食了,现在粮食价格不高,多余的粮食挣不了几个钱,父亲是打算多种点能挣钱的绿菜,可又不了解行情,担心种了之后,还不如卖多余的粮食挣钱多,还担心有人偷菜,那样就白种了。”


李安算是听明白了,感情这一家是打算种点经济作物,这样能多卖点钱,反正全种粮食也吃不完,倒不如种点值钱的经济作物,这样能挣到更多的钱,只不过从未大规模的种过经济作物,所以心里有点没底,万一搞砸了就麻烦了,不但挣不到钱,还有可能倒贴。


对于大规模的种植容易存活的粮食,农民是比较有经验的,但对于种植很大量的经济作物,农民心里是没底的,平常种点绿菜也不算啥,可大规模种植的话万一短期内卖不掉,就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粮食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但蔬菜都是有保鲜期的,当几亩地的绿菜同时成熟,却没能及时的卖出去,这个损失不就大了。


另外,粮食的生命力比较强,也比较容易打理,可绿菜相对比较娇嫩,害虫也比较多,照顾和采收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种两三亩绿菜还能应付,若是大规模的种植绿菜,一大家子的劳力是否够用都是问题。


之前种粮食的时候,一年的农忙也就那么几天,可一旦种植经济作物,所有的时间可能都要耗在上面了,甚至即便如此,也很有可能会忙不过来,而由于忙不过来,所造成的损失会不会很大,万一遇到天灾怎么办。


所有农民都清楚,玉米这些作物的抗旱能力是很强大的,就算长时间不下雨也不容易干死,可蔬菜就不同了,若是真的长时间不下雨的话,这些辛辛苦苦打理的蔬菜很有可能会活活的干死,而这位老汉所拥有的耕地都是无法直接灌溉的旱地,若是要给蔬菜浇水的话,就只能自己辛辛苦苦的去远处的河里打水,可大面积蔬菜缺水,对水量的需求是很大的,就这么一桶桶通的挑水是否来得起,人的身体又是否能够受得了,这些都是未知数,老汉一家之前曾伺候过靠家很近的两亩菜地,那也是耗了不少精力的,而若是把远处的十亩旱地也改造成菜地,这份压力确实不小,这让老汉一家陷入了为难。


他们也不是凭空想出要在旱地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的,这是受到了同村人的鼓舞,在去年的时候,他们村里就有一位农民,把自家一半的耕地都改种经济作物了,结果这一家利用这种经济作物挣了不少钱,而这就让很多人颇为眼馋,觉得自己也可以啊!既然别人可以挣钱,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呢?就连老实巴交的老汉一家子也动心了,觉得自己也可以试一试,只是还在掂量自己一家能够承受多大的劳动量。


另外,除了种植经济作物之外,老汉的两个儿子原本还有另外一个构想,那就是把二十亩旱地全部卖给大户,自己拿着卖地的钱去京城谋个工坊的工作,这样挣钱或许比种地还多,村里有很多卖地去打工的人,都过的很不错。


只是当他们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立马就遭到了老汉的反对,这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农名,固执的认为只有依托于土地谋生才是长久之计,才是最正确的,那些卖了土地进入工坊的人,虽然暂时挣钱多一些,可这是忘了根本了,一旦工坊不要他们,他们连个退路都没有,想回来种地都无地可种,只能给人家做佃农,佃农的日子相比自耕农,那可就差太多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这个老汉就好比后世的固执父母,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铁饭碗的稳定工作才是最好的,别的什么工作都是不务正业,就算挣的钱再多,那也属于不务正业的范畴,想想这样的思想有多么的可怕,而在大唐这个时代,很多农民就是这样的,他们就是觉得土地才是最重要的,就算很多能力出众的官员,也会有同样的观点,所以,当他们飞黄腾达之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兼并土地,先给自己置办几万亩田地,然后就算自己去世之后家族衰落,但至少还能拥有一份不错的田产,够自己子孙后代折腾的了。


土地是古代农耕民族最看重的资产,所有人几乎都对土地有异乎寻常的痴迷,以至于发展到盲目的阶段,对土地有盲目的追求,把土地看做最重要的资产。


当然,也有一些老百姓的思想比较活跃,他们觉得土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既然进入工坊可以挣更多的钱,有更好的发展,那又何必死守着土地不放,把土地卖给大户也挺好的,留几亩菜地和口粮地就足够了。


而能够想得开的人,都是有远见和比较年轻的,而老人还是更看重土地,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告诉他们土地更重要,他们看过无数佃农家庭的悲惨生活,明白失去土地的人活的有多么的悲惨,所以,就形成了这种近乎癫狂的观点。


不同时代的人,追求是不同的,古代的所有人,对耕地有几乎痴迷的追求,而在后世的社会,老百姓对耕地早就弃若敝履了,就算家中有土地也直接扔掉,任由耕地长杂草也不去过问的人很多,而后世因为房价的持续走高,让很多人对房子有异乎寻常的痴迷,大家都拼了老命的去购买房子,甚至一口气买下几百套的都大有人在,这与古代老百姓痴迷土地能有什么不同。


眼前老汉对土地的过分痴迷让李安想到了后世老百姓对房子的痴迷,当然,此时的京城贵族,对房产也同样非常的痴迷。一种让人觉得吃惊的痴迷。


“老人家,就没有想过把田地卖了,带着儿子去工坊谋生?现在的工坊挣钱比种地多,就算改种绿菜,也没有在工坊挣钱多。”


李安开口说道。


老汉一脸的不认可,连连摇头道:“卖地是不能的,老祖宗传下来的地,怎么能随便卖掉呢?是万万不能卖的,当年吃不上饭,都快要饿死的时候,也没有动卖地的心思,工坊,不靠谱的,不靠谱。”


看得出来,老汉是铁了心的不愿意弃农从工了,这也难怪,在古代的社会是讲究社会地位的,士农工商,农业排在工业之前,是仅次于统治阶级的第二把交椅,让一个农民从事排行第三的工业,这怎么能行,他们的心里是抵触的,尤其是传统思想严重的人,更是非常的抵触。


“不靠谱?老人家为何觉得工坊不靠谱?大唐的工坊是越来越多了,以后还会更多的,工坊的发展挺好的,老人家为什么会觉得不靠谱呢?”


李安开口问道。


老汉笑嘻嘻的,用自己的理解回答李安:“工坊造的那些机器,早晚有干完的时候,等到没有活儿的时候,那些干活的人就没法活嘞,只能给有地的大户做佃农,一年辛辛苦苦的大半收成都要交租,没法活,真的没法活。”


说完一脸认真的看向李安,对自己的高瞻远瞩非常的满意,他觉得自己与孩子们当农民是靠谱的,是永远都不会饿肚子的,而那些去工坊里的人,都是在冒险,是在拿自己未来的生存做赌注。


李安笑了,对于老汉的观点,李安自然觉得很可笑,工坊的活儿怎么可能干完呢?那是永远都干不完的,就比如收割机,再给一千年也干不完,而任何一台收割机保养的再好,也不可能连续使用一千年,工坊的活儿是永远也干不完的,而且,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工坊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等待着工坊去制造,日后的大唐,必然是一个工业化的社会。


:。: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