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盛唐不遗憾> 第二百四十八章 好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八章 好诗(1 / 2)

李安并不会作诗,作为一名后世人,他从没学过作诗,最多也就是背诵了一些古人的著名诗词,比如唐诗三百首什么的,让李安自己写首诗,这也太难为李安了,所以,自从一名大臣提议让武将作诗,李安心里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恨不得将刚才提议的大臣拉过来狂揍一顿,以解心头之恨。s


在李隆基让安禄山作诗的时候,李安一直低着头,恨不得让自己隐形,以免被李隆基发现。


虽说作为一名武将,不会作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算不上有多丢人,但这里坐的全都是大唐最有权势之人,在这些人面前承认自己不会作诗,多多少少会丢一些面子,更会让已经作诗一首的安禄山得意。


果然,怕什么就来什么,李安低头躲避,却还是无法逃过李隆基的眼睛,并被点名要求赋诗一首。


看着一名小太监将文房四宝送到自己面前,李安的心砰砰直跳,这是要逼死人的节奏啊!这要是真写不出来,岂不让众人看笑话。


当然,李隆基并不只是让李安一人写诗,在点名李安之后,又相继点了几名武将之名,其中就包括安禄山的部将史崒干。


李安无奈,拿过毛笔,心里颇为忐忑不安,并迅速回想前世曾背诵过的唐诗,看看有没有可以剽窃的。


当然,也不是什么唐诗都可以剽窃的,至少在天宝之前的唐诗就不能剽窃,否则就被发现了,要剽窃只能剽天宝之后的。


回想、回想、回想,李安聚精会神的回想前世有什么合适的唐诗可以利用。


有了,就这首了,稍微改动一下就行了。


李安突然想到一首曾被老师罚写二百五十遍的一首唐诗,于是,立即将其写在纸上,写好仔细检查了一遍,感觉很是不错。


回头看向史崒干所在方向,李安发现他一个字都没有些,显然是不会写,不过,这个史崒干好像一点都不着急,更没有觉得丢脸,只是不停的将壶中之酒倒入大碗之中,倒完之后则从身旁安庆宗的桌上拿过酒继续倒,乐此不彼。”


“大家,李将军已经赋诗一首。”


小太监轻轻将李安身前桌案上的纸张收起,小声汇报。


“拿过来,让朕看看。”


李隆基拿过李安写的诗,轻轻看了一遍,脸上先是颇为惊诧,随即露出赞赏的神色。


“好诗,好诗,李将军这首诗颇有气势,写出了我大唐儿郎的豪气,好,来,让诸位爱卿看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安东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一名大臣读着读着,脸上露出了赞赏的表情。


“好诗,好诗啊!我大唐男儿理应如此。”


“好诗,李将军这首诗,写出了我大唐男儿的豪情,好诗,真是一首好诗啊!”


众大臣对李安所写的这首诗颇为赞赏,对李安本人更是大加赞赏。


这首诗其实是安史之乱后,大唐诗人李贺写的一首诗,只是被李安改动了两个字,将关山改成了安东。


毕竟,情况有所不同吗?安史之乱后,大唐急需收复关山五十州,而此刻,大唐并没有丢失这些土地,只有安东都护府等边远之地丧失了一些土地。


自从大唐帝国与新罗联军大败高句丽之后,大唐便在高句丽之地建立了安东都护府,治所就在今天的平壤,统治区域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故地,包括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面积非常广阔。


但随着渤海国和契丹族的强势崛起,大唐的安东都护府遭到了重大威胁,并不断迁移治所,上元三年治所迁往辽东城,仪凤三年迁至新城,万岁通天元年,由于契丹族反唐,大唐朝廷与安东都护府的陆路交通竟一度被中断,开元二年治所迁往营州。


从平壤一直迁往营州,这不仅体现在治所的位置更靠近内地,更反映了大唐朝廷对安东都护府故地的控制越来越薄弱,原本属于大唐安东都护府的地盘,现在很多都已经不在属于大唐,或者说名义上属于,但实际根本就无力控制,而且,还要随时面临东北各族的反叛。


李安这首诗提出收复安东五十州,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要发兵攻打渤海国和契丹族,从而彻底解除这一威胁,让安东都护府一带,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挑衅强大的大唐帝国。


至于安东一带脱离大唐控制的州郡,则远远不止五十州。


李安的豪情已经显露出来,这让身为平卢节度使的安禄山有些坐不住了,李安诗中所表达的是收复安东都护府失去控制的州郡,而安东都护府的治所就在营州,这一块正是他负责的区域。


也就是说,李安这首诗表达了有志气大唐男儿的英雄气度,但在安禄山耳中,却大有催逼和指责之意。s


安禄山毕竟在营州呆了很多年,但并没有解决渤海国和契丹族的问题,甚至,多次被奚族和契丹族打的大败而逃,就更别提有效控制这一区域了,如此,在听了李安的诗之后,心情自然非常不是滋味。


当然,安东都护府出现如今的局面,也不能全怪安禄山,毕竟,安禄山麾下的兵马并不是很多,而渤海国和契丹族等势力却颇为强大,他们在远离大唐行政中心的东北一带建立强权,大唐国力虽强,但需要应对的邻居也比较多,自然没有太多的精力应对东北方向,只能采取防守的姿态,在营州设置平卢节度使,防御东北民族的入侵。


“安胡儿,你觉得李将军所作之诗如何?”


李隆基见安禄山神情呆滞,小声问道。


“陛下,这是首好诗,安胡儿镇守营州多年,也早存收复安东故地之念,只恨麾下兵少,不能为陛下分忧。”


安禄山反应极快,懂得顺从李隆基的心意,同时,也委婉的表达了自己没有收复安东故地,是因为兵力太少,有暗示李隆基给予更大兵权的意图。


李隆基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另外几名武将所写之诗,总觉得没有李安写的有气势,甚至,根本就无力与李安相比。


“陛下,李将军所作之诗,目前当属第一,不过,史将军还未动笔,或许,史将军能写出更好的诗词。”


“对对对,若史将军能写出更有气魄的诗,李将军就只能退居第二了。”


几名大臣兴奋的说笑,不过任何人都看的出来,史崒干根本就没有写诗的意思,甚至,连毛笔都没有碰一下,只顾着将酒水倒入大碗之中。


“史将军?”


李隆基忍不住了,看向史崒干。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