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宋主要的进兵方向便是山海关,这里是攻伐辽东的最好支点,上四军乘坐马车赶来,为了提高运兵能力,大宋如今的运兵全部依赖马车进行,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水泥铸就的公路和马车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大宋最强劲的运兵通道,数万士兵只需要一千辆马车,一天只需要三次半个时辰的停留便能从北京城赶到山海关!
这样的运输能力高的吓人,整个大宋的资源都在往山海关集结,这里成为了最为坚固的关城,大宋的进攻方向很明显,以山海关为后方,一路向北。
润州的海阳城,迁州的迁民县城,来州的来宾城,海滨城,兴城,永和,安昌,锦州城等等,这些城池都是辽人的沿海城池,东面便是辽海,一路向北之下,还能得到水师舰队的援助。
赵祯只需要把战略方向说清楚便好,之路如何去打,怎样去打,便是身为枢密使狄青的问题了,现在只要他狄汉臣参与其中,一般便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战略上以赵祯为主,战术上以狄青为主,这便是大宋的用兵之道,赵祯绝不会过多的去插手其中。
这场战争的主要节点便在辽朝的东京辽阳府,大宋在出兵辽朝北伐的同时,黑水都督府以及黑水军也会南下,两军形成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
但这还不算完,大宋的登州水师舰队也会参与其中,分兵两路,一路掩护从山海关出北伐禁军,另一路直接从海上向辽阳府的咽喉所在,耀州,辰州进攻。
赵祯看到这份详细的用兵计划非常的满意,兵分三路,而且陆上海上都有,这也算是多元化的军事打击,几乎把大宋现有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这份进攻方案极为妥帖。
勤政殿中非常安静,赵祯取笔在奏疏之上用朱批批阅,一个“可”字便是对枢密院上下最好的肯定,作为一个帝王知人善用是必须的。
三才小心的接过这份奏疏,两府奏疏在官家批阅过后都要第一时间传递回去,让两府相公明白官家的态度,而眼前的这份奏疏需要快马传递至枢密院。
赵祯看的奏疏不光有枢密院的,还有中书省以及三司的各种奏疏,一场战争的开始也意味着大宋的所有衙门都要高效的运行,无数的奏疏如雪片一般传来。
对军中司马的任命,对这场战争的意义,对辽朝的态度,甚至对辽朝的谴责檄文等等都要由中书省负责,而三司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一旦涉及这种大规模的战争,三司便是首当其冲的要害衙门,后勤保障完全由三司承担,一丝一毫也不可怠慢。
包拯这段时间基本没有回家的可能,都是和三司上下的官员住在公衙之中,连夜指挥军粮,军械的调度,以及车马的配给。
对于大宋来说,战争打的就是国力,打的就是家底,单单是北平府的出兵便达到了三十万人,其中上四军便占了二十万人,背嵬军八万人,踏白军两万人,以及杂七杂八的民夫劳役,总人数不下五十万!
对于大宋来说,推进的速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补给的速度,后勤的速度,若是后勤补给跟不上,无论前军突进百里还是千里都是无用的。
大宋对辽东的开发已经从百姓的身上搞过一次债券投资,这次打通与辽东之间的路上通道,自然无法再向百姓集资,但有人却能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