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京道的宋军算了很大的一笔账,到底是消耗火炮攻城的代价大,还是派出士兵强攻的代价大,在苏轼的帮助下,彭七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对付大定府这座坚城最好的办法不是用士兵强攻,而是消耗弹药的轰击。
这笔战争账赵祯曾经也算过,那时候还是使用士兵攻城更为划算,火药只是让士兵更容易打开城池而已,但今夕以不同往日,大宋的国力和军力的强盛已经让火药的成本下降,铸铁的炮弹也不会那么的奢费了。
于是彭七果断的采用了苏轼的策略,调集了东西路军所有的火炮,他现在是中京道的宋军最高统帅,赵祯在把目标更换为中京道的时候就给彭七一个新的差遣,中京道行军总管。
别看这个差遣的名字不显眼,但却有着极大的权利,他有权调动中京道之内所有的大宋兵甲,当然包括物资,所以调用火炮并不是一件难事。
大宋各军之中火炮的配给不一,但多少也有一些,唯一没有火炮的便是杨怀玉的背嵬踏白二军,但他们却携带了相当数量的火药弹,这些火药弹大量的捆绑在一起便成为了威力惊人的炸药。
在密封的环境下,爆炸所产生的威力要远比直接投掷到敌军中强得多。于是杨怀玉为了协助大军对大定府城墙的破坏,挑选了精锐骑兵数百人,他们携带炸药在大军火炮的掩护下冲向城墙,并以最快的速度安置炸药进行爆破任务。
数百门火炮齐发对大定府的城墙狂轰滥炸,每半个时辰便有五次击发,这已经是大宋火炮的使用极限了,为了使炮膛冷却,军中的匠人想到一个极其有效的方法,用防水苫布缝制一个套子,在里面注水后套在火炮上。
开始的时候这些水套子中经过火炮加热的水汽撑破苫布,沸水烫伤了许多人,但在之后工匠们总结出来,应该在苫布中设置框架,再在顶部和底部开孔,顶部的孔用于水汽的排除和注水,底部的孔用于热水的放出。
这就加快的火炮的发射速度,但却增加了火炮的架设时间,但两者必选其一,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自然采用了这种水冷的笨方法,毕竟大宋的炮钢并没有到达可以进行风冷的水平。
大定府的城墙就像是一座摇摇欲坠的高塔,不断的有墙砖掉下,这是仿照大宋城墙的设计,内以夯土筑墙,外敷墙砖,有着一定的抗冲击能力,可一旦外面的墙砖掉落,夯土裸露,便会在强大的冲击力下变得脆弱。
彭七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从北京城赶来的快马已经把赵祯的“八字真言传”来若是能在段时间内拿下大定府,将会为宋辽之间的谈判增加筹码、
而他彭七便是大大的功臣,甚至可以名垂青史,且不弱于狄青!这样的名头谁不想要?
于是彭七便下令军中的士卒,增加炮手的数量,虽然火炮的数量无法增加,但炮手数量的增加却可以使得宋军日夜不停的对大定府的城墙进行轰击。
再加上杨怀玉派遣的精锐骑兵担任爆破手,大定府的城墙摇摇欲坠,终于在一天一夜的攻击下出现了大面积的垮塌,这不是之前出现的一段一段城墙的倒塌,而是一整片城墙的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