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想了想,看来只有太子三师之位才最合适李若谷了:“三才拟旨敕封李若谷为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加封太子太傅衔,以为夸耀!”
当然,这里的太子太傅绝对不会是实衔,不过是个虚衔的名头罢了,一般是用在德高望重的老臣死后作为加封,现在封赏,便是荣耀无两的印证!
至于给李若谷的官职,也算不得什么顶顶好的职位,即便是在改制过后,礼部侍郎也算不得什么,上面还有一个吏部尚书在那压着嘞!
赵祯相信,在这个时候给予李若谷封赏,所有人都会知道李若谷的态度,毕竟这种封赏是要以圣旨的形势发放的,必须昭告天下,传报官一路要敲锣捣鼓的前往李若谷的家中,并且邀请四周德高望重之人前去观礼。
在活着的时候被封为太子太傅,这是多高的荣耀加衔?
赵祯今日算是长了见识,原本他认为朝堂之中的形形色色早已被他尽收眼底,但他现在才知道,原来朝堂之中还有如此厉害的人物,但当赵祯翻看李若谷的履历时更是被他的才能所惊到。
原本认为是一个靠站队,靠审时度势上来的官员,事实上却是一个能力不输与当年夏竦的一个能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赵祯简单的看了三个较为经典的案例,起初他李若谷中进士的时候并没多么出色,只是补了一个小小的长社县尉。
但一个人的能力是否强大不是在科举的试卷上,而是在当官之后的政绩上体现出来的。
在任期间,因州上修建兵营,让百姓捐送木材,主管衙役为了勒取贿赂,多以不合征用标准为由,让其退回,使百姓叫苦连天。
李若谷知悉后,让百姓将木材按长短粗细分类集中在一起,自行组织送到州上交差,免去了其中的盘剥。
这样一来既没有在明面上戳破衙役的勒索,又让百姓免去了负担,同时也在告知那衙役,他的一举一动自己都知道,初到地方即便是强龙也压不住地头蛇。
之后李若谷晋升为大理寺丞,知宜兴县令,宜兴地区历来是产茶区,茶农则以茶叶抵税。李若谷到任之前,官府对老百姓所交茶叶凡不合格者一律没收充公,实为盘剥茶农之恶道。此时的李若谷已经是一县之父母,自然该管理地方。
他到任后立改此弊政,将不合格的茶叶退给茶农,另行变卖,换回好茶叶重交,单单这一举动便深受百姓爱戴,也给他的官员生涯博得了清明。
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最吸引赵祯的是第三件卷宗,这比其他的都重要,甚至比他之后的履历都要来的有用也更能体现他的手段和才干。
甚至推翻了赵祯之前对李若谷的判读,这稍显瘦弱的老臣有着杀伐果断之能的干练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