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认为在太宗当真的后期他已经不打算改变了,但却把机会留给了儿子,孙子以及后辈子孙,绝不会是文臣口中所谓的祖宗之法形成定例。
前世之君无法改变的东西,便留给后世君王去完成,这…………好像也是老赵家的家风!
迈步进入宝章殿的内间,从一大堆书卷之中抽出两卷,赵祯回到了前殿对赵旭道:“这便是朕今日留给你的课业,题目也很简单,只是静观,抄阅,大声朗读!”
赵旭有些惊讶,他没想到父皇今日的课业居然如此简单,毫不犹豫的便接过,但当他看到卷宗上的名字时,脸色变得震惊。
小心的指了指卷宗:“父皇,这要大声朗读?”
赵祯点了点头:“没错,大声朗读,并且要站在宣德门的御道内,乾宇殿之侧,不要觉得害臊,这是事实!”
赵旭的脸色颇为扭捏,最后只能躬身道了声:“儿臣遵旨!”便缓缓离开,走的时候步伐颇为挣扎,大有回身反驳的意思,但最终他还是拿着卷宗走了。
卷宗者何也?这是一场战争的产物,是真宗皇帝留下的,也被赵祯视作最有教育意义的东西。
景德元年十二月初七,宋真宗委派左卫大将军李继昌为国使,持誓书与姚柬之往辽营报聘。援助辽国的岁币之数,亦如曹利用所许诺。
随后辽国也遣使送来答大宋皇帝的誓书。这两份誓书,是确立宋辽关系的重要卷宗文献,也是律法形势存在的凭证。
《大宋誓书》《大辽誓书》
但这东西却不一定是屈辱,其中有深意的地方非常多,让赵旭大声朗读为的就是让他自己琢磨其中的意思,当然还有一点,考验他的脸皮,说的好听点便是让他锻炼君王的从容有度。
否则赵祯也不会让他在每日早朝前与乾宇殿之侧大声朗读了,当然还有一点,这是在提醒赵旭,提醒大宋的朝臣,宋辽之间没有和平,只有彻底的消灭另一番才有太平盛世,才有短暂的安宁。
当然这也是在告诉朝臣,皇帝连父子两人的脸面都不要了,就是要和辽朝死磕到底,北伐是必须的,谁要阻挡北伐,就是阻挡皇帝前进,阻挡大宋前进。
而改革官制就是准备的开始,没有人能改变赵祯已经拿定主意的事情。
赵祯信步走出宝章殿,看着不远处的太子东宫微微一笑,当年的自己可是在东京城的东宫中留下了许多快乐回忆。
至于北京城,早已是成为了大定府的称号,至于脚下这片土地,两千多年前便是燕国的国都,现在传承下来,成为大宋的国都,神都这两个字已经成为这片土地的永久称谓,相信后人都不会去改变了。
神都城的皇宫也变成了超越历代王朝的最大宫殿群。
与东京城狭小的宫苑相比,这里的庞大绝对会超出太祖太宗以及老爹真宗皇帝的想象,而东京城的玉清昭应宫也不能与之相比。
说来可笑,赵祯若不是在三才的带领下,自己都会迷路,不是他路痴,而是大宋的皇宫几乎每年都在变动,变得更大,更宏伟。
这还要归功于蔡伯俙当年留的一手,在建造神都城皇宫的时候,他便早已圈下了比宫殿大得多的土地,宫墙要远比皇宫大的多,这样一来,即便是扩建也不需要占用百姓之家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