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目的地很清楚,大宋兵工厂所在的北城“天工坊”,这是当年苏洵划分监制的,和天工坊一样的还有几个工坊,铁器坊,琉璃坊等等……
这些地方虽然叫坊,但却有严格的看守,四周内置的高墙和外围的城防相连,其上有禁军看护,四周箭楼无数。
神都城中是个人都会绕着这些地方走,城墙上骇人的八牛弩比皇宫还嚣张,只要靠近三丈之地,警告都没有直接射杀,为此即便是晚上的醉汉也不会例外,因为这,北平府衙门中申冤的百姓不在少数,但却没有一人得到同情。
案件会直接送到赵祯的案头,所有人都知道结果肯定是官家御批的四个大字“死有余辜”。
即便是官宦之家的人也是如此,无有例外,正是这条铁律使得大宋把需要保护的东西保护的很好。
从没有走漏过一点消息,这不光要归功于苏洵当年的监督,更要归功于契丹人,是他们的密谍活动让大宋对机密之事更加小心。
特殊的工坊相当于一个封闭的城市,里面和神都城中的其他地方一样住着百姓,拥有市场和任何东西,但唯独一点,工坊之中的百姓不得随意离开,即便是要走也要留下字据。
上面写清楚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离开,离开多久,大约是什么时候回来等等。
这里的百姓都是匠人的家属,他们知道的东西有时会不经意间就会漏给别人,从而宣扬出去,毕竟在大宋有些技术是很简单的,但却就是因为没人点破而价值千金。
无论是契丹人还是塞尔柱人,他们都有密谍出价千金购买大宋的秘密,尤其是这些工坊之中的秘密,更是价值万金,赵祯不得不防,但这个有些圈养百姓的做法却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苏洵。
为的是彻底断绝泄漏的可能,至于坊中的所需和货物也都是朝廷采买运输过来的,卖给他们一样收取买来的价格,因为朝廷采买的数量大,自然也就便宜,卖给坊中的匠人百姓自然也就便宜。
赵祯漫步在天工坊中,这里和其他三座工坊通过城门相连,三座工坊内的百姓可以自由往来,只不过不能离开工坊而已,但这里的气氛却一点也不压抑,有着别样的感觉。
赵祯很好奇的对前来陪同的苏洵问道:“难道就不让这里的百姓离开?这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苏洵摇头道:“启禀官家,并非不能离开,只不过在他们走之前会有人来找他们,签下契约,若是在外有所泄漏,朝廷将会治罪,一个坊的人都会遭殃,其中不乏他的亲戚朋友,师傅,徒弟等等…………”
苏洵的话让赵祯的脖后梗发冷。
就是说无论是一旦有人泄漏消息,他认识或是不认识的人都会倒霉,这当是最为无情的惩罚,别说是有着相当知识的匠人,就是个十恶不赦的人都会有他心中在意的软肋。
没人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果然还是这些文人比较“狠”啊!严苛起来身上的儒家气息消失的一干二净,法家的内里突兀的涌现出来。
。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