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片的草场,山脉,森林,物产丰富,环境优美,简直是得天独厚的人间仙境,并且阿尔泰山出产金矿,从汉代开始开采金矿,至清朝都开采结束,在山中淘金的人最多时曾达五万,由此可见这山中的金矿有多么丰富,赵祯怎么会放弃如此重要的资源?
大宋现在需要的就是金银,只有金银充足的保障,才能稳定大宋官钞的价格,毕竟这些官钞是可以直接兑换金银的,别说是大宋,即便是海外商贾的手中也持有大宋的官钞。
而海外的百姓手中同样也持有,大宋的官钞极有信用,甚至到了令赵祯发指的程度,大宋的商贾可以直接用官钞购买国外的金银,而国外的百姓也可利用手中的官钞向大宋商贾兑换金银!
虽然极少有人这么做,但这样并不影响大宋官钞的信用,反而使得它的信用越来越好,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纸张可比金银要方便携带和运输。
但赵祯或者说是大宋对金银的热爱已经癫狂,只要那里有金银矿藏,立刻就会派人勘探然后挖掘,只要大宋国库中的金银储备足够,便能发行更多的官钞,而官钞越多,所需要的金银储备便越多,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供需循环。
所以赵祯对资源很看重,越多的土地便意味着越多的资源,当然,有利有弊,太大的疆土面积不容易控制,这意味着要派遣更多的官员才行,而大宋的冗官早已被赵祯解决。
大宋的疆土已经很大,派遣的官员也很多,于是原本冗官的大宋出现了尴尬的一幕,没有官员可以派遣。
官员都是参加科举后筛选出的人才,而人才的数量取决于人口的基数,人口基数越大,出现精英的人数越多,这是一种必然。
而大宋的人口虽然爆炸式增长,但却没有突破三亿,当然人口数量还在不断的增长剩下的便是时间问题,所以赵祯有信心管理现在的疆土面积,但条件是不能再扩大了。
背井离乡的迁徙虽然是一种办法,不过汉家百姓终究是在心中有着自己的“根”,即便是迁徙之后的生活会更好,但眼下的生活也不错。
最少是大宋境内的州府已经发展建设的相当不错了,百姓已经没有到非迁徙不可的程度,如此一来在朝廷没有明确指派迁徙的时候,无论百姓还是地方州府都不会轻易迁徙。
契丹的上京道是大宋最后一块要收复的疆土,再往外便没有了,在赵祯眼中这些土地都应该属于华夏,但在朝臣们眼中,上京道已经算是外国的土地。
狄青率领大军拿下上京道西北之地后便开始稳定和维护这里的治安和土地,牧民也被安置下来,并且从新疆抽调官员对这里进行管理,当然上疏必须要通过三省相公们的合议。
治所之地朝臣们特意向赵祯请旨,这是皇帝的权利,对开辟的疆土进行命名,而赵祯理所当然的把治所所在地命名为“阿勒泰”,并且划归新疆而非上京道。
狄青的任务是截断契丹向西北迁徙的道路,而杨怀玉则是在釜底抽薪,截断契丹最后的资本,所有人都没想到,赵祯命杨怀玉出兵阻卜部盟不是为了震慑草原,亦不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是为了掩盖攻伐可敦城。
谁让他也属于草原四州之一,大宋可不管你有没有参与对北戍司的屠戮,这时候用兵已经不需要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