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宋缔> 第两千一百一十七章弥勒教的前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千一百一十七章弥勒教的前世(1 / 2)

弥勒教的累累罪行从史书上便可见一斑,这个佛门教派早已被“歪嘴和尚念歪了经”……


但事实上这个教派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并非如此邪恶,开创之人更是一位得道高人,佛门尊宿名曰傅大士。


当然傅大士并非是他的本名,他本名傅翕,后因佛法精深被人尊称大士,所谓的大士便是得道的高僧。


但这位佛门尊宿一生未曾出家…………


六朝时国家南北分裂,生活在那个时代,几乎人人过着生死无常恶梦般的生活,那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时代,朝代更替,帝王更迭,走马灯似得轮换。


人在肉体上痛苦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于是佛教的神识不灭论和因果报应学说就在各地盛行而起,甚至连皇帝也信奉佛教。弥勒教的创建者傅大士就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


傅大士轻的时候,常去捕鱼,捕到鱼后,每次都要把装鱼的竹笼沉到水下,使这些鱼有自由离去的机会。他想鱼儿能游出的都游出去,留着不去的才算是因果所致,因此人们讥笑他是愚人。


梁武帝普通元年,傅大士二十四岁。有一天,他在稽亭塘边捕鱼,来了一位头陀,名叫达摩,印度人,从嵩山而来,人们叫他嵩头陀。


他指点傅翕,使他顿悟前缘,投身佛门。因问修道之地,嵩头陀指了指松山下双寿树说:“此可矣!”此后,傅大士就来此结庵修行,这就是以后的双林寺。


傅大士从此便过着农禅生活,甚至有时还给别人打工。就这样,白天劳作,晚上修学,勤奋过日子,并以救度众生为己任。


有一次,有人来偷他所种的瓜果,大士非但没有加以责怪,反而给他装满了一篮子,叫他拿回家去,表现出大慈大悲的情怀。


他这样苦行修身七年后,渐渐地便有许多乡里人前来顶礼膜拜,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傅大士的灵异事迹愈来愈多,愈传愈广,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化身,是十地菩萨。


几乎修行之人都有着自己的执念,修行时间越长,执念也会变得越发强烈,傅大士经过十年的修道和弘法,形成华夏独有的大乘佛教基本理论,还聚集了一批能以生命殉道的忠实信徒,一时人才济济,于是执念愈发的浓烈。


但傅大士发现,双林寺地处偏僻,虽然“门徒肃肃,学侣诜诜”,惟行化一方,法不广被。必须感动人皇和京城的贵族官员,才能将他的教法普及开来,达到“通被慈悲,义无偏党”的效果。


其时,梁武帝宣扬佛教,京城高僧云集。但是朝野对傅大士是很不理解的,认为他是一个“白衣人”,便是宋人口中常说的“白身”自然看不起他,当然也有的妒恨他。


不过他的弟子,如慧集、傅普愍等,都是虔诚的宗教信徒,他们立下誓愿:“若大士道法不弘,各随苦行。”到了梁武帝中大通六年正月二十八日,傅大士认为进京弘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写了一道奏折,遣弟子傅旺入都致书梁高祖武皇帝。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