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措安达始终没有拖住委积军的步伐,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也算是成功了,让委积军的速度降低了许多,但他始终没有完成角厮罗的命令,彻底阻止住委积军增援王韶。
如措安达和噶日哒措两人都是角厮罗手中的大将,率领的也都是出自于青塘军的精锐,当然当然他们也招募了大量的吐蕃jūn_duì ,只不过战力和青塘军相比却要差上一点。
宋军的战力强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吐蕃jūn_duì 一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可他们依旧战胜不了宋军。
这其实就是战争升级的表现,吐蕃人不理解,角厮罗不知道,他们其实已经陷入了一种“怪圈”之中。
赵祯改变了战场上的规则,不再是以单纯的勇武来作为战斗力强大与否的表现,而是以“综合国力”作为战场上胜负的标准。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军事科技的进步,大宋的军事科技已经强大到了年限与这个世界,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火器的出现,热武器战争的出现,还有成熟完善的后勤系统,精准有效的训练制度,以及完善的指挥系统。
这些都是吐蕃人所不具备的东西,大宋出兵这么久,在战场上折损的士兵数量不过千余人,因为高原环境而损失的战斗力却达数千人之多,由此可见,非战斗减员的比重极大。
这是吐蕃高原的环境所导致的,无法避免的事情,只能通过不断的训练和适应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吐蕃人还被蒙在鼓里,当王韶所部和委积军汇合之后,一直十万人的大军出现了,这十万人的大军拥有近身搏斗的能力,可以和吐蕃士兵进行白刃战,同时也能使用大规模的火器进行攻击。
宋军攻城拔寨,无往不利,这就是宋军的犀利之处,虽然一路上不断的被吐蕃大军骚扰和奇袭,但委积军还是安全把辎重送到了王韶的手中。
这段时间王韶指挥的南路大军一直驻扎在扎葛尔,为的就是等待委积军的辎重,后勤这个词在大宋还没有出现,但这种体系和意识在华夏千年的兵家典籍中早已出现。
所谓的后勤补给,主要内容是人畜所需的粮草、衣甲、兵器、车辆、马匹及其他器材。物资的来源主要靠后方前送和就地取给。原本运输物资主要是人背畜驮,舟楫车挽。
当然大宋的运输已经出现了质的飞跃,大量的箱车负担起了人背畜驮的重任,加快了运输和行军速度,并且大宋第一次把辎重运输完全交给了jūn_duì 负责,而不是有劳役和民夫组成的非战斗运输力量。
战国末期的《六韬》中便有记载:“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通粮四人,主度饮食,备蓄积,通粮道,致五谷,命三军不困乏。...方士二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
大宋的后勤就更为复杂了,不光有粮草,衣甲,车马,以及各种器械,还有各种类型的武器弹药,防水的苫布,以及药材。
这些都是能够影响战争成败的辅助物品,大宋军中常备,一旦战争开始,什么样的情况都会出现,为了以防万一,把胜利的可能增加到最大,大宋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战争不断的进行,也在不但的发展,赵祯能够改变战争的规则,但却无法改变一些特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