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克莱茵教授的原因,在战争期间恩斯特萨穆维尔与一些欧洲文化界的人士交往较多,受他们的影响,和平主义的观念在他的心中逐渐形成,并且有了一种想写一部有关战争问题作品的强烈念头。这可能是受已故的贝尔塔夫人作品的影响,他希望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对于这个时代、对于灾难、人民和战争的见解和看法。
可是,想要用文学的方式来描述战争,从根本上来说,他缺少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东西:由于没有亲身的经历,他对于真正战争场面缺乏深刻的体会和认知,有些东西不是坐在教室或是办公室里凭空就能想象出来的。
终于,他得到了一个去前线经历战争的机会:作为《米兰观察家》报的随军记者,前往东部前线去采访和报道前方的战事。德奥帝国在1906年所发动的一场规模浩大的强大攻势,仅仅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白俄国斯和乌克兰,看样子俄罗斯帝国随时都处在一种崩溃状态的边缘。
欢庆和场面随处可见,整个帝国内部弥漫着一种轻松的气氛。
帝国宣传部门规定,任何形式的报道都必然要承担这样的义务:完全本着爱国主义和正面的肯定精神来描述这场正在发生的战争,不允许有任何诋毁和歪曲的议论。
在一场巨大的胜利之后,报纸上对于战争的报导量突然骤增了好几倍,很缺乏有写作经验的人才。恩斯特由于以前写过几篇关于犹太人的新闻评论,其独特的看法受到一些报纸的重视,所以也得到了几份邀请。
托当海军上校的父亲的福,恩斯特很快通过了身份审查,得到了一张前线的特别通行证,另外随军记者的身份也可以让他免费搭乘一些军用车辆,不受任何阻碍地在前线行动。
在维也纳的帝国宣传部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政治培训”后,恩斯特穿着一套没有特别标志的军服,就登上了一辆前往加利西亚的列车。
在加利西亚,这里已经体会不到多少战争的气氛,在伦贝格,恩斯特终于看到了一些战争之后遗留下来的痕迹:这座加利西亚首府城市在一年前的战争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城市建筑没摧毁,到现在,一些被炮火炸毁的楼房还没有被拆除。
由于帝国政府对于生活物资实行着严格的战时配给制,平民的生活还能够勉强得到维持,只不过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大多数人对自己一年前所经历过的战争生活所感到的十分恐惧,至今在提到一些在战争中所发生的事情时,他们的眼神里仍然笼罩着一层阴影。
在进入到日托米尔后,恩斯特开始接触到一些真正可怖的战争景象:遍地是被炮火毁坏的村镇和城市,没有人来实施战后的救灾措施,德军之负责维持最起码的治安。由于没有载客的列车通行,在日托米尔,恩斯特搭乘一辆运输火炮的敞篷列车抵达了基辅。这一路走来,所看到的满眼都是被战争所破坏的残破景象。
在基辅附近的博亚卡尔,恩斯特第一次看到了“敌人”。
一大批被看守押解的俄国战俘,正在道路两侧的路基上整修铁路。
几排铁皮木板所塔成的简易平房和一大块四方形的场地,四周围着铁丝网。在战俘营中,一些似乎刚收工的俄国战俘就坐在地上,铁丝网外侧由一些看上去年纪较大的、绝大多数蓄着胡须的波希米亚人在看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