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山沟皇帝>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一切都是为了吃饱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一切都是为了吃饱饭(1 / 2)

大唐帝国立国之初,也就是李尔必太祖武皇帝时期,可是没有什么发展工商业的国策的,哪怕是太祖武皇帝驾崩后,圣天子李轩继位的头几年,也是谈不上什么发展工商业,顶多就是搞工业而已,而工业也局限在武器制造方面。


大唐帝国真正开始发展工业,是定都肇庆之后,当时为了满足国防工业的需求,大唐帝国开始大搞特高工业。


而后打下广州,为了获得更多的税赋和利润,用以支撑战争,开始进军海外贸易,并顺势成立了广州贸易区。


战争所导致的庞大军费压力,才是大唐帝国早年大力发展工商的直接原因。


而等到定都金陵之后,大唐帝国的国策,基本上已经是建立起来了,以农业为骨,工业为肉,商业为血的三位一体的国内发展策略。


其中,农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在粮食产量不高的时代里,一个大国不发展农业,而是一头搞什么工商业,那无疑是自寻死路。


让广大的帝国子民填饱肚子,这才是大唐帝国现行的核心国策,而其他的政策,大多都是围绕着这一条来进行的。


要填饱肚子,就需要粮食,在有钱都不可能从外界大量进口粮食的情况下,也就只能依靠自己种植粮食了。


所以,农业和工商业之间,农业才是基本。


工商业,其实只是辅助而已!


这一点,哪怕是在大唐帝国也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别看大唐帝国工商业搞的红红火火,但是帝国每年的财政支出里,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工商业所能够得到的资源支持,是远远不如农业所获得的资源支持的。


帝国号召的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为的是什么?可不就是为了抵抗天灾,提高粮食产量吗,至于由此所带来的内河航运发展,那只是顺带的


帝国搞统一农业税,压制田租,这还是为了广大的农民能够活下去,由此带来的地主大量抛售土地,然后把资金投入到工商业里,也只是顺带。


甚至就连是对外扩张,建立殖民地,提出什么全球战略,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缓解人多增长所带来的粮食压力。


就连工商业本身,其实也是为了让帝国子民吃饱而服务的。


工商业的发展,尤其是技术的发展,可以带来更加便利的生产环境,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交通水平,同时还能够让大量的帝国子民获得除了种田以外的就业机会。


民以食为天!


这一点李轩看的非常透彻,所以他哪怕是知道希望不太大,但是依旧支持皇家理工学院在琼州府地区展开了杂交水稻的研究。


而其他的诸多政策,绝大部分也是为了让帝国子民吃饱饭而服务的。


要说大唐帝国和前明等抑制工商业发展的封建王朝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就是大唐帝国认为工商业能够有效的辅助,乃至促进农业发展,从而提高民生水平。


而前明等王朝就不是这么认为了。


这也不是说前明等抑制工商业发展的封建王朝就有错了,实际上他们没错。


在科学技术低下,生产力更为低下的时代里,工商业这东西,尤其是其中的商业部分,也就是寻常的把货物从甲地运输到乙地,这根本就产生不了什么价值,相反还会吸引更多人去从事商业,而不是种田,这样就会导致了农业人口减少。


种田的人少了,粮食产量就会低,又无法从外部获得大量的粮食,而总人口却是这么多,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情况?


饿死人啊!


但是在大唐帝国里却是不一样!


大唐帝国的工商业,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初步掀开的前提下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海外贸易的展开,能够让大唐帝国从外部进口大量的物资。


工商业的发展,让帝国拥有了雄厚的财政力量,从而反过来辅助农业的发展!


要不然,你以为帝国每年建设水利设施所花费的海量资金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工商业里获取的。


工商业发展,经济好了,财政有钱了,水利等各种基础设施好了,能够把下等田变成中等田,中等田变成上等田,而且抵抗洪涝、旱灾的能力也就更高了,这粮食产量自然也就更高了。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