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书屋>军事历史>山沟皇帝> 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电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电池(1 / 2)

在国企部里和那些大佬们开了几天会后,孙学坤立马就是行动了起来,这不行动不行啊,国企部主导的第一批投资都已经是到位了,管理团队也是给孙学坤给搭好了,就连电报机的相关专利都是帮他从皇家理工学院里拿到了。


这一次,大唐电报公司并没有采购购买专利授权的方式,而是直接买断了电报的相关专利,比如说发报机、收报机、信息编码等等。


当然了,买断的只是整机的技术专利,其他部分专利还是只能购买授权,比如说电池这个重要零部件。


电池可不仅仅是用于电报的,而且还可以用在诸多地方,其中最为重要的应用就是展开各种电学研究。


而且这电池的专利早就授权出去了,皇室资产科下属的九江电器公司在四年前就获得电池的专利授权,目前也是国内仅有的三家生产电池的厂家。


目前的电池应用,一大部分是用于科学研究,因为这是科学家们比较方便、安全获得的电力供应,至于采取其他方式直接发电,太麻烦,复杂,而且不安全。


现在嘛,电池的另外一大应用自然就是电报了。


除了九江电器公司外,国内还有其他两家公司,其中一家乃是江南武器公司下属的上海电气。


只不过这家电气公司的主要业务并不是电池,而是舰载发动机、电动机等系统,主要是为海军的电推炮塔系统做配套,另外一家则是国企部下属的赣州电线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各类电线,不过也有电池的专利。


也就是说,虽然国内有三家企业拥有电池的专利授权,不过真正把电池当成主营业务的还是皇室资产科的九江电器公司而已。


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电气公司,都是刚成立的大唐电报公司的主要供应商。


没办法,国内的专业电气公司就这么三家而已,可找不到第四家了。


大唐电报公司如果想要架设电报线路的话,其实还远远不够,他必须找到更多的供应商,或者干脆自建零配件工厂。


毕竟皇家理工学院那边搞出的电报机只是一个试验产品而已,成本基本不考虑,量产也不考虑,但是大唐电报公司却是不能这样啊,他必须考虑到大规模生产的成本。


孙学坤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到各个地方,寻找合格的供应商,比如说电线,目前只有赣州电线公司干这个,小小一家公司的产量可不够,而且为了控制成本,同时也是为了分担风向,必须要有更多的供应商。


而一些比较关键的技术,又或者是比较特殊的,孙学坤则是准备自建,直接收购现成,有厂房,有设备,有工人的工厂自行生产。


除了这些生产和技术上的准备外,孙学坤也是愁着该如何确定第一条电报线的选择。


电报线路不是可以随便选的,因为目前的电报设备生产成本高,维护成本更高,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单单依靠官方收发报的话,那么就太亏了。


官方根本就无法承担这么大的行政支出。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和当年的驿站体系一样,进行商业化,通过收费寄信寄物以分摊成本。


而帝国的驿站体系进行改革之后,成效是明显的,这么多年来基本不需要帝国进行专门的补贴支出,它自己就能造血,然后向全球扩张。


改革之后的邮递司,在本土各地以及海外领地拥有完善的邮递网络以及大量的工作人员,火车、轮船、马车、马匹等等。


如果单纯以规模资产来说的话,其实邮递司是一个规模非常庞大的公司。


只是,邮递司不是商业公司,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官方机构,只是其民间业务采取商业化运营而已。


孙学坤觉得,这电报公司虽然核心使命是快速传递行政公文,唯一大唐统一,但是也可以划出一部分资源进行商业化运营,收费拍发接受电报。


除此之外,他还得和邮递司进行合作。


因为发电报的时候,人们可以直接去电报局里,但是收电报的话,当地的电报局收到的电报后,是需要送过去的,不然他也不知道。


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当地的邮递系统,把电文当成信件进行邮寄,就和报纸的投递一样。


大唐电报公司找上门去,要和邮递司进行合作,邮递司自然是不会,也不可能拒绝的。


毕竟这也是生意,可以给他们带来利润的。


当确定了电报会进行商业运营后,首条电报线路的选择就很重要了,必须是有充分的通讯需求的地方才行。


而当代帝国,什么地方最符合这种条件?


自然是金陵和上海!


所以毫无疑问,第一条电报线将会是在金陵城和上海。


为了缩减成本,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维护,更是为了电报线路的安全,电报线将会沿着铁路线进行架设。


请收藏:https://m.yunsh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